儿科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提高小儿身心健康和疾病防治水平的医学科学。小儿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这个群体的许多疾病都直接或间接地与组织缺血、缺氧有关。高压氧疗法在这一群体的应用日益广泛。近十多年,我国在这方面取得长足进展,显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随着高压氧医学的飞速发展,高压氧已被广泛应用于儿科疾病的治疗。其中支气管哮喘、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性脑炎、结核性脑膜炎等小儿常见病中有些与承认类似,故本文亦不重复。现将其他一些儿科疾病的高压氧治疗介绍如下。
肺部感染
肺部感染是由不同病原体所致的肺部炎症性疾病,占小儿内科住院患者数的24.5%~56.2%,是儿科常见病,也是儿童死亡的首位原因。年龄愈小,发病率和死亡率愈高。
(一)诊断
根据病原体分为细菌性、病毒性、支原体性、衣原体性、真菌性的原虫性。其中发达国家以病毒感染者为主,发展中国家多以细菌性者较多。混合型亦较常见。
部分患者以上呼吸道感染起病,继而高热不退、呼吸急促、发绀、伴咳嗽、咳痰。并发休克时四肢冰凉、潮湿、尿少。并发心肌炎时,患者感胸闷憋气、气短、心悸。胸部叩诊呈浊音,语颤增强,呼吸音低或呈管状呼吸音,有干湿性啰音,偶可闻胸膜摩擦音。休克时血压降低(低于80/50mmHg)、脉压降低、四肢湿凉,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合并心肌炎时心界扩大、心动过速、心律失常(奔马律)。
1.周围血象白细胞总数增多、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核左移,包浆内出现中毒性颗粒。病毒性肺炎白细胞总数降低,单核细胞比例增加。
2.血气分析动脉血氧分压(PaO2)降低,二氧化碳分压正常或降低(呼吸快所致)或增高。
3.肺X线检查胸X线片可显示有阴影。
4.血清学检查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病毒性肺炎多用血清学检查确诊。
(二)常规治疗
1.抗生素细菌性、支原体性、衣原体性、立克次体性及真菌性肺炎的治疗均以抗生素为主,病毒性肺炎也应使用抗生素预防细菌感染。
2.一般支持治疗卧床休息,保证酸碱平衡。发绀者吸氧,高热患者应及时降温(物理方法、药物),咳嗽予以镇咳祛痰药物。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三)高压氧治疗
1.治疗原理
(1)高压氧治疗迅速增加炎症病灶区域供氧,改善其缺氧状态;增强病灶区内吞噬细胞对病原微生物的吞噬和杀灭作用;增强吞噬细胞清楚病灶去坏死组织和破碎细胞的能力。
(2)高压氧治疗抑制病灶区域内病原微生物生长;并与抗生素有协同作用,可增强抗生素抑菌、杀菌能力。
(3)高压氧治疗迅速改善全身各组织和脏器缺氧状态,加速各脏器功能恢复。
(4)高压氧治疗具有抗休克作用。
2.治疗方法治疗压力为0.20~0.25MPa,每日一次,10~20次为一疗程。对于肺部有空洞或伴脓气胸者应慎用或不用高压氧治疗。
3.疗效Ermakor等()调查了高压氧对急性和慢性肺部炎症的治疗效果,使用0.15MPa,3~5次治疗对急性炎症无不良作用,对慢性炎症有某些益处。
儿童糖尿病
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是由于体内胰岛素不足或缺如造成的糖、脂肪、蛋白质代谢异常的疾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根据发病机制的不同,原发性糖尿病又分为胰岛素依赖型(IDDM,1型)和非胰岛素依赖型(NIDDM,2型),儿童糖尿病几乎均为1型。
(一)诊断
1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β细胞遭受破坏,不能分泌胰岛素造成。病因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本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与遗传、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反应等多种因素有关。糖尿病患儿的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缺如,使葡萄糖的利用量减少,而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和皮质醇等又促进肝糖原分解和葡萄糖异生,结果导致血糖上升和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当血糖浓度超过肾阈值时即产生糖尿,导致了渗透性利尿,临床上出现多尿症状以及电解质失衡和慢性脱水。另外,胰岛素不足也促进了脂肪分解过程,形成酮症酸中毒。以上血糖明显升高、血浆渗透压增高、水和电解质紊乱以及酮症酸中毒等代谢失常最终都将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受损,从而出现严重并发症。
儿童糖尿病多呈急性过程,大多数患儿有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下降(三多一少)等典型症状,病史较长的年长儿还可出现消瘦、乏力等症状。酮症酸中毒常为小儿糖尿病患者首次就诊时的突出症状,多因急性感染、过食或突然中断胰岛素治疗而诱发,年幼患儿较年长发病率为高,起病急骤,表现为脱水和酸中毒症状,呼吸中带有酮味,严重者出现嗜睡、昏迷、血压下降等。
1.尿液检查未经治疗的患儿尿糖呈阳性;伴有酮酸症中毒者尿酮体阳性;若有肾脏继发改变,则尿蛋白亦可为阳性。
2.血液检查
(1)血糖:空腹全血或血浆血糖浓度分别≥6.7mmol/L和7.8mmol/L;或当患儿有“三多一少”症状及尿糖阳性时,其任意血样(非空腹)的血糖≥11.1mmol/L者即可诊断为糖尿病。伴有酮症酸中毒者血糖可明显增高。
(2)血气分析:合并酮症酸中毒的患儿血气分析呈代谢性酸中毒改变。因酮症酸中毒在小儿糖尿病中发生率很高,故应动态监测血气分析,并同时作电解质测定。
3.葡萄糖耐量实验临床上高度怀疑糖尿病,而无明显临床症状、尿糖偶尔阳性而血糖正常或稍增高的患儿,可作此检查。通常采用口服葡萄糖。
(二)常规治疗
1.治疗目的①消除临床症状尤其是酮症酸中毒的积极处理;②纠正水电解质及代谢紊乱;③保证患儿正常的生长发育和生活活动。
2.治疗措施包括合理使用胰岛素行替代疗法、饮食管理、液体疗法、控制感染以及积极治疗酮症酸中毒等。治疗过程中应定期监测血糖、尿糖以及生命体征的监护等。胰岛素使用过程中应注意防止Somogyi现象与清晨现象,前者为使用胰岛素过量,而后者则为胰岛素用量不足所致。
(三)高压氧治疗
1.治疗原理
(1)高压氧使血氧及组织中氧含量增多,有氧代谢旺盛,葡萄糖消耗增加,故可使血糖降低,尿糖减少,同时糖的无氧酵解受到抑制,乳酸生成减少,从而降低代谢性酸中毒。
(2)高压氧还可以改善微循环与细胞代谢,使ATP形成增多,有利于胰岛素功能恢复,胰岛素分泌增加和糖代谢紊乱纠正。
(3)高压氧改善了组织供氧,纠正了末梢神经的缺氧状态,对糖尿病合并血管病变引起的组织供血不足及慢性缺氧损害,特别是皮肤损害有明显的促进愈合作用。
(4)高压氧治疗可以使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增加,从而减少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
(5)高压氧可以使糖尿病患者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时间肺活量(FEV1.0)第1秒最大呼吸率(FEV1%)、最大通气量(MVV)及最大呼吸中期流速(fef25%~75%)明显好转,从而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肺功能。
2.治疗方法
小儿常用压力为0.15~0.2MPa,稳定吸纯氧30~60分钟,每日1次,7~10次为一疗程,共2~3个疗程。
3.治疗指征
1型糖尿病经饮食控制与药物治疗疗效欠佳者;糖尿病合并神经系统病变如末梢神经炎者;糖尿病合并血管病变如皮肤溃疡和置端坏疽者;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病变与视力减退者。
4.疗效
Ostashevskaia等()配合应用高压氧,获得较好效果;此种方法对于糖尿病并发症如血管病变、多发性神经炎及组织营养障碍均有疗效。Longoni等()采用高压氧治疗15例糖尿病患者,其中11例胰岛素用量减少,糖尿病性溃疡也随之改善。
化脓性脑膜炎
化脓性脑膜炎即细菌性脑膜炎,是一种病情严重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在儿童中多见。脑膜炎双球菌、肺炎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是化脓性脑膜炎的常见致病菌。
(一)诊断
除结核杆菌外,其他细菌大多数侵入脑膜均可引起脑膜的化脓性炎症。最常见的是肺炎双球菌、流感杆菌、肠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杆菌等。肺炎双球菌脑膜炎原发病灶在肺部炎症灶、中耳炎;流感杆菌脑膜炎病灶在上呼吸道和肺部;金黄色葡萄球菌脑膜炎病灶多为败血症、面部疖肿、海绵窦血栓。
1.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好发于冬春季节,易引起大流行或局部地区流行。
2.起病较急,常有高热、头疼、喷射性呕吐、食欲不振和精神萎靡,驱赶及四肢疼痛,严重者可迅速发生精神错乱、谵妄、抽搐、昏迷会中毒性休克,皮肤和黏膜上可见瘀点或瘀斑,
3.神经系统检查有脑膜刺激征,如颈项强直,克氏征、布氏征阳性,重者有角弓反张。
①血象:白细胞总数增多,分类中以中性粒细胞占优势。②脑脊液变化:外观浑浊、压力增高,包细胞明显增加达数千或数万,以中性多核白细胞为主。蛋白质明显升高,多在1g/L以上,糖值降低,常在0.83mmol/L以下,氯化物正常。③细菌学检查:脑脊液图片及培养找病原菌,血培养细菌阳性率为50%。④脑脊液致病菌抗原的检测:明确病原菌。⑤脑脊液酶学的检查:目的是用来鉴别化脓性与病毒性脑膜炎。如乳酸脱氢酶等。
(二)常规治疗
1.抗菌治疗诊断一经确立,应立即给予相应的抗生素治疗,根据致病菌不同而定。
2.对症治疗降温、抗癫痫、降脑压等治疗。
(三)高压氧治疗
1.治疗原理
(1)高压氧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
(2)高压氧下的血脑屏障通透性增高,有利于抗菌药物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人脑组织,使感染得到有效控制。
(3)高压氧下脑水肿减轻,脑组织缺氧状态有所改善,促进脑组织康复。
(4)高压氧的血管收缩作用使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血压升高,对治疗华佛综合征有利。
2.治疗方法
一般采取0.20~0.25MPa氧压,吸氧80分钟,每日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两个疗程间隔为7天。
3.医院高压氧科应用高压氧治疗6例化脓性脑膜炎患者,有3例经治疗后意识障碍转为清醒,2例肢体功能得以恢复,1例死亡。
结核性脑膜炎
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meningitis)简称结脑,是由于结核杆菌侵犯脑膜所引起的炎症。是小儿结核病中最严重的一种类型。常见于结核原发感染后1年内发生,尤其在除此感染结核杆菌3~6个月最易发生结脑。
(一)诊断
由于婴幼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血-脑脊液屏障功能不完善,免疫功能低下,入侵的结核杆菌容易经血行播散,故结脑是全身粟粒性结核的一部分;其次是原发结核形成的,原发灶内的结核菌可经血液而停留与脑膜、脑实质,形成干酪病灶。
1.一般症状主要为结核中毒症状,长期低热、盗汗、食欲减退、乏力、消瘦、性格改变、精神不振、睡眠不安等。
2.神经系统症状
(1)脑膜刺激征:颈抵抗,克氏征、布氏征阳性。
(2)脑神经损害症状:最常见为面神经瘫痪,其次为动眼和展神经瘫痪。
(3)脑实质损害症状:偏瘫、失语、多动、尿崩症、精神障碍等。
(4)颅内压增高症状: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
(5)脊髓损伤症状:截瘫、尿潴留、神经根病变等。
1.血常规早起白细胞总数增加,中性粒细胞增多,血沉加快。
2.脑脊液检查压力显著提高,外观无色透明或呈毛玻璃样,包细胞多为50~X/L,糖常在1.65mmol/L以下,氯化物显著降低,蛋白增加可达1~3g/L,抗酸染色可检出结核杆菌。
3.头颅CT扫描可见脑池密度增高、模糊、脑室扩大和脑实质改变等。
4.OT试验结脑病例75%~90%OT试验阳性,有助于诊断。
(二)常规治疗
1.一般治疗保证热量、营养供应,抗惊厥、补钾治疗。
2.控制炎症按照结核病治疗原则用药,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和全程。总疗程不少于12个月或脑脊液正常后继续治疗6个月。①强化治疗:联合使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及链霉素,此阶段3~4个月。②巩固治疗:续用异烟肼、利福平。总疗程:异烟肼1~2年,利福平9~12个月。③控制颅内压:可用地塞米松、甘露醇、利尿剂等药物治疗。
(三)高压氧治疗
1.治疗原理
(1)高压氧能显著地抑制结核杆菌及其他分支杆菌的生长。
(2)高压氧与链霉素、异烟肼和对氨基水杨酸钠等合用有协同作用。
(3)高压氧下血脑屏障通透性增高,有利于药物进入脑组织。
(4)高压氧下血氧含量增高,改善脑组织缺氧状态,使脑水肿减轻,颅内压降低,有利于病情的好转。
2.治疗方法治疗压力0.20~0.25MPa,每日1次,1次为一个疗程,两个疗程间隔为3d~5d。
3.疗效高压氧对结核性脑膜炎有较好的疗效,国内有人报道36例结核性脑膜炎,分为两组,一组用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另一组用抗结核药物结合高压氧治疗,1疗程后,高压氧组发热、头痛、脑膜刺激征、意识障碍等小时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医院高压氧科近年来用高压氧治疗结核性脑膜炎20例,总有效率达90%。
注:文章摘自《高压氧治疗学》;宝邦编辑整理
温馨提示:上海宝邦正压空气浴理疗舱提供租赁服务(上海地区):押金元;3个月起租:元/月;半年起租:1元/月;一年起租:元/月。注:合同到期后押金退还,详情请依据租赁合同。
ContactInformation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