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种用来预防儿童结核病的预防接种疫苗。接种后可使儿童产生对结核病的特殊抵抗力。由于这一疫苗是由两位法国学者卡迈尔与介兰发明的,为了纪念发明者,将这一预防结核病的疫苗定名为“卡介苗”。目前,世界上多数国家都已将卡介苗列为计划免疫必须接种的疫苗之一。卡介苗接种的主要对象是新生婴幼儿,接种后可预防发生儿童结核病,特别是能防止那些严重类型的结核病,如结核性脑膜炎。
疫苗名称:卡介苗全称:皮内注射用卡介苗预防疾病类型:结核病接种程序:一般规定在宝宝0-1月龄接种一剂。不宜接种疫苗的情况:●患有结核病、急性传染病、肾炎、心脏病的宝宝。●患有湿疹或其他皮肤病的宝宝。●患有免疫缺陷症的宝宝。常见的不良反应:●宝宝接种卡介苗后4—6周局部出现红肿、硬结以及小溃疡都是正常反应,注意保护局部创口不受感染。如果出现其他情况应当及时就医。卡介苗被誉为“宝宝出生第一针”,接种卡介苗可以预防结核病,而且是很安全的,但是它的局部反应过程比较特殊,有很多麻麻不甚了解,造成不必要的困扰。接下来就罗列几个问题,可以消除大家对卡介苗的一些疑虑。为什么要接种卡介苗? 预防重于治疗,接种卡介苗可以使人体产生对结核病的抵抗力,以预防结核病(俗称肺痨)。婴幼儿的抵抗力最弱,若受到了结核菌的感染,容易发生急性结核病,如结核性脑膜炎,而危及生命,因此每一个婴儿都一定要接种卡介苗。婴儿出生后什么时候可以接种卡介苗? 正常出生,体重在克以上的婴儿,出生24小时以后,就可以接种卡介苗,最迟应该在1周岁前完成接种。若超过3月龄的宝宝接种卡介苗,必须先做PPD试验都才能接种。接种卡介苗后,局部有脓泡或溃烂要如何照护? 接种卡介苗后局部有脓泡或溃烂时,不必擦药或包扎。但局部要保持清洁,衣服不要穿得太紧,如有脓液流出,可用无菌纱布或棉花拭净,不要挤压,平均约2-3个月自然会愈合结痂,痂皮要等它自然脱落,不可提早把它抠去。接种部位结的疤通常称为“卡疤”,一般来说,出现卡疤,是卡介苗免疫成功的标志。接种卡介苗后,引起淋巴腺肿大,应该怎么办? 宝宝接种后,在同侧腋窝偶尔会有淋巴腺稍肿大的现象,并不要紧,它会自行消失。淋巴腺肿大,多在左侧腋下,但偶尔也有在锁骨下或颈部发生;一般可以在发生部位皮下触摸得到可移动性的肿大淋巴腺;如果已经化脓时,则会与皮肤相连,有时局部会有化脓白点出现。发生淋巴腺肿大的主要原因是与个人体质有关,接种年龄越小越容易发生,此外与接种疫苗的种类或接种太深,如接种在皮下,也有关系。在接种卡介苗三个月内有淋巴腺肿大,可以继续观察;如果在三个月后仍然还有肿大,请到结核病防治所就诊,医生会根据需要给予用药,服药一段时间后会逐渐消失,并不需要用外科手术治疗。
你可以选择潜水
你可以选择飘过
你更可以选择停下脚步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