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白区一婴儿小俊出生后第三天接种卡介苗,接种3个月后出现淋巴结肿大等卡介苗异常反应,今年7月11日抢救无效死亡。昨天,家长得到的法医鉴定结果显示,小俊为左上臂注射卡介苗后并发肺、肝、脾等多脏器结核感染致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目前,电白区卫计局已介入调查。
接种疫苗腋下淋巴结肿大
昨天,小俊的母亲刘女士称,小俊于去年11月20日在广东医院降生,出生后的第二天,小俊出现了湿疹、脓疱疹等皮肤问题。刘女士提供的照片显示,小俊面部、颈部有明显疹状物。
11月22日,该院医生在小俊的左臂为他接种了卡介苗。刘女士说,“接种前我们曾经询问过,孩子有皮肤问题是否可以接种,医生告诉我们没问题。”
刘女士说,小俊接种2个多月后,左侧腋下淋巴结肿大的症状。为了解病因,刘女士带医院,均被诊断为淋巴结炎。3月21日,小俊第一次出现发烧症状,刘女士将医院儿科。医生的诊断显示,小俊为接种卡介苗后引起的淋巴结炎。在该院住院治疗后,小俊退烧,但白细胞指数仍处于异常水平。
之后的几个月,李女士带着小俊四处寻医,“但孩子的情况一直没有明显好转。”
刘女士回忆,今年7月9日,小俊的病情急转直下,“高烧达到了40多度。”她随即将医院。入院记录显示,小俊被初步诊断为脓毒症、卡介苗引起的左腋淋巴结结核及腹泻病。7月11日凌晨,刘女士将孩子医院,经抢救无效死亡。
昨天,刘女士得到的尸检报告显示,小俊为左上臂注射卡介苗后并发肺、肝、脾等多脏器结核感染致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接种护士未持培训合格证
刘女士提供的接种登记表显示,小俊当日接种的疫苗为成都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卡介苗。卡介苗说明书显示,患湿疹或其他皮肤病患者为禁忌接种人群。刘女士提出质疑,“我的孩子有明显的湿疹和浓状疱疹,医生还是为他接种了疫苗,就是因为这个孩子才产生这么大的不良反应,最终死亡。”
7月12日,刘女士就此事向茂名市电白区卫计局投诉。该局介入调查并对疫苗进行封存。
8月1日,该局答复称,经调查,年11月21日,医院护士岑某为小俊接种了第一针乙肝疫苗,护士陈某为小俊接种了卡介苗。两名护士均持有护士执业证书,但未持有《广东省预防接种规范门诊专业人员培训合格证书》,该局已对医院下达卫生监督意见书,医院违规行为进行立案查处。
同批疫苗未出现类似现象
昨晚,电白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回应称,小俊接种的卡介苗,经查同批号该疫苗在其他地方使用未有类似现象。该院医务人员存在未履行和完善知情同意签字手续的情况;小俊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从专业角度看,人体存在个体差异,有些人群属适宜接种体质,有些人群属不适宜接种体质,县区级医疗机构没有此类鉴定技术。
卫计部门将对事件涉及的接种人员依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依法作出相应处分,并将对全区医疗机构进行预防接种资格全面检查,要求具备预防接种资格后才能上岗操作,此外还将加强预防接种人员培训。
相关阅读
卡介苗是什么?怎么接种?
卡介苗是一种用来预防婴幼儿结核病的预防接种疫苗,接种后可使婴幼儿产生对结核病的特殊抵抗力。由于这一疫苗是由两位法国学者卡迈尔与介兰发明的,为了纪念发明者,将这一预防结核病的疫苗定名为“卡介苗”。作用:可以增强宝宝对于结核病的抵抗力,预防严重结核病和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生。
接种时间:一般在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进行接种。
接种方法:在新生儿的左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进行皮内接种。
卡介苗接种后的反应
接种后2-3天仅可见在接种部位有小红点样的针眼,几天后便很快消退,似正常皮肤。到新生儿快满月时,才会出现局部反应,接种部位出现红肿,并形成肿块;以后肿块中央逐渐变软、形成小脓疱;当小脓疱自行破溃后,可渗出黄白色的脓液,此时局部形成溃疡,并结痂;再流脓结痂,这样反复多次;最后经过2-3个月,痂皮脱落,形成一颗永久性的略凹陷的圆形疤痕。这是接种卡介苗的正常反应过程。
卡介苗接种后的注意事项
接种后给新生儿洗澡时应当注意,避免将洗澡水弄湿注射部位的皮肤,为此洗澡时,可用干净的手帕或消毒纱布将上臂包扎起来,也不要经常用手去触摸,以保持局部清洁,避免其他细菌感染。接种部脓肿或溃疡超过6个月不愈的话,应该再检查一下宝宝是否腋下淋巴结明显肿大,建议带宝宝去结核病防治所检查,如确为脓疱,需要用消毒注射器将脓液抽出,一般2~3次即可痊愈。接种卡介苗后,接种人员都会在新生儿的接种卡上做记录,如果接种证上没有记录,应及医院询问原因,以便在可以接种时,及时进行接种。
来源:京华时报
每天电白劲爆新闻,尽在这里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哪个好白斑风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