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Ya医师原创细菌性脑膜炎常见的4

文章来源:结核性脑膜炎   发布时间:2016-11-28 19:57:43   点击数:
 YaYa医师简介尹建英,医院儿科主任医师,教授。专长小儿危重症的急救,小儿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尤其是小儿哮喘,惊厥,癫痫,新生儿脑病后遗症康复,高压氧治疗。细菌性脑膜炎在治疗过程中可以出现以下几种合并症:硬膜下积液、脑室管膜炎、脑积水、脑性低钠血症等。1硬膜下积液多见于1岁以内的孩子,新生儿更多见,约30%的脑膜炎患儿可发生硬膜下积液,但其中85%~90%没有症状,所以需要仔细观察。如果孩子在治疗过程中体温持续不降,或当时下降了但几天后又升高了,并且前囟门更加突出,头骨缝裂开,有频繁呕吐、抽风、昏迷不醒等情况时就应警惕了。作头部CT即可明确诊断,也可作颅骨透照试验。颅骨透照是一个只适用于小儿的、简便而有用的方法。用一个日常用的手电筒,其灯头的一端外面套上一个黑胶皮圈或用黑布包围,以防止光线向周围散射,将患儿带入暗室,将手电筒放于患儿头部,正常小儿(2岁以前)在放置手电筒的同侧,其周围透光区不超过3.5厘米,其中以额部较大而枕部较小,而在对侧是看不到透光的。如果有一侧硬膜下积液时,同侧的透光区扩大;广泛的双侧硬膜下积液或脑积水时,头部则可以完全透光,故可见头部通红(图2)。积液量少时可自行吸收消散不必穿刺放液,但是如果积液量很多,就可能压迫脑组织,将来影响孩子的脑功能。并且脑内压力增高可引起头痛、呕吐、抽风等症状。此外有时液体为脓性,如果不穿刺引流出来很难自行吸收,而且需要注入一些消炎药物治疗。硬膜下穿刺放液简便易行,常从前囟门侧角垂直刺入,第一次的穿刺液应常规作生化检查、细菌涂片和细菌培养。正常情况下硬膜下液体量不超过2毫升,并发硬膜下积液时,液体量增多。如硬膜下积脓时,细胞数和蛋白含量均增高。开始每天或隔天穿刺1次,每次放液量一侧一般不超过20~30毫升,1~2周后再根据情况延长穿刺间隔时间,减少穿刺次数,直到症状消失、积液量明显减少或化验正常为止。一般大约需要2~3周。已经穿刺到10次左右的,如积液量仍很多但没有明显症状也可停止穿刺,给予观察。一旦再出现症状可再行穿刺放液,这样可避免反复穿刺损伤。有硬膜下积脓时,可用盐水进行冲洗,之后注入消炎药物,这些病人治愈需要2~3个月,个别病人虽经反复穿刺放液,积液量仍不减少而且高热、头疼、抽风等症状都不减轻时,可考虑手术治疗,以免脑组织受压引起脑萎缩或其他后遗症。2脑室管膜炎凡是4个月以内的小婴儿得了细菌性脑膜炎,如果住院时病情就很重,呼吸不好,频繁抽风,经治疗病情也不见好转就有可能合并了脑室管膜炎,应立即作侧脑室穿刺,以便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侧脑室穿刺相对于硬膜下穿刺难度较大,一般从前囟门侧角与中线连线的中点进针,放出液体后也要进行化验检查。一经确诊,应经脑室打入相应的消炎药物,每次注入的药物常用青霉素~单位,氨苄青霉素50毫克,庆大霉素~单位,先用生理盐水稀释,注入时用脑室液边稀释边缓慢注射。脑室内打药一般5~7天1个疗程,必要时可打二、三个疗程,直到脑室液检查正常后再打药3次停用。反复脑室穿刺有可能损伤脑组织。3脑积水一旦脑脊液循环的通路被堵,就会造成脑积水,表现为脑袋变大,头骨缝裂开,额部突出,两眼呈落山的太阳状,敲其头部有空空的声音,听起来很像在敲一个破了的罐子,所以医学上称之为“破罐音”。脑积水可经头部CT及颅骨透照试验明确诊断,其治疗也可通过侧脑室穿刺放液来进行。4脑性低钠血症是由于炎症波及到下丘脑和垂体后叶,这里对抗利尿激素的分泌起主要作用。一旦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尿量减少,体内水分就会存留起来,使血液被稀释,血钠降低,并可加重脑水肿。治疗上限制患儿输液量,并逐渐补充钠盐,多数患儿可得到纠正。







































哪个医院看白癜风较好
初期白癜风能不能治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mwplm.com/yfzl/2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