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进入爆发期提前预防,别等宝宝中

文章来源:结核性脑膜炎   发布时间:2023-2-11 8:01:47   点击数:
 

文/孕婴帮,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4、5月份,手足口病已进入高发期,家长如发现孩子手部、脚部、口腔部位有红色皮疹、斑丘疹家长要引起重视。手足口病有哪些症状?病发的原因是什么?轻度手足口怎么护理?怎么预防手足口?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发疹性传染病,传播途径通常通过消化道、呼吸道接触传播。

手足口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5岁以下),3岁以下的幼儿发病率最高,跟孩子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有关,潜伏期一般是2-6天,手足口病全年均可发病生,该病高发期为4月-7月,特别是春夏交际,该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快的特点,幼儿园群体为高发人群,家长们要特别留心。

手足口有哪些症状表现?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所以主要通过消化道和日常接触传播。疾病的症状主要表现在发热、手心脚心出现疹子,口腔黏膜出现红疹、疱疹,严重的会引发口腔溃烂,伴有疼痛。

除了以上症状患病着还可能伴有咳嗽、流鼻涕、食欲下降、恶心呕吐,病情严重者引发脑膜炎、肺炎,不及时治疗会危及生命。

病发的原因是什么?

密集人群接触多为高病发人群,像幼儿园群体,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被细菌污染的毛巾、牙杯、玩具、餐具、奶瓶等,家长早发现、早治疗,时可以预防的。

手足口怎么护理?

轻度手足口患者无需住院治疗,家长在家长可通过一些护理方法,减少交叉感染,通常一周内可痊愈,手足口护理上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消毒、隔离

发现孩子患有手足口,家长第一时间隔离孩子,避免交叉感染,不要让孩子接触外界人员,减少孩子跟人群的接触,家长全家应用洗手液勤洗手,孩子的奶瓶、餐具、毛巾、玩具等要注意进行消毒处理,房间要勤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孩子的衣物、被褥要单独消毒清洗,在太阳下暴晒,天气好的情况下,多拿出来晾晒。

2、口腔护理

做好口腔护理工作,饭前饭后用生理盐水漱口,如果孩子没有能力漱口,家长看用棉签蘸生理盐水帮助孩子清洁口腔,饮食上食物不要太烫、太辣、太咸、太酸,减少食物对口腔的刺激,饮食上以清淡食物为主。

3,发热护理

患有手足口会有发热症状,家长要做到给孩子散热,多给孩子喝水,可用冰宝贴辅助降温,注意观察孩子体温,超过38.5要及时就医。

除了以上护理要点外,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病情,病情加医院就医治疗。

怎么预防手足口病?

讲究个人卫生,不喝生水,饭前后要洗手,也要注意周围环境的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小孩玩具及餐具要经常定时清洗消毒,保证孩子有足够的休息时间,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多喝水。

手足口高发期不要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的地方,孩子在幼儿园要时刻留意孩子的健康情况。

检查孩子手心脚心、口腔有无异常,检查体温有无异常。

手足口病可防可治,重在预防。大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被子,就能有效的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

做个有心的家长,有时候能抵半个医生,如果孩子不幸患有手足口病,就应该自觉将孩子隔离在家,不要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传染其他孩子,这也是一种美德。

我是帮妈,两个孩子的妈妈,一名高级育婴师兼具插画师,有关孩子教育、生理、心理、营养、日常保健与护理等方面问题,问我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mwplm.com/yfzl/12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