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结核性脑膜炎 发布时间:2016-10-25 0:14:55 点击数: 次
日前,省卫计委发布登革热预警信息:截至7月25日,我省12个地市共报告78例登革热病例,较年同期(48例)相比上升63%,无死亡病例。其中,本地病例11例,分别为广州7例、佛山4例;境外感染输入病例67例,分别为广州18例、深圳15例、中山10例、珠海6例、清远5例、佛山4例、汕头3例、湛江2例,江门、东莞、茂名和肇庆各1例。惠州目前暂未疫情报告。专家评估认为,我省已进入登革热本地流行季节,由于今年全球登革热疫情仍呈高发态势,我省与东南亚、南美等地区商贸旅游往来频繁,且近期监测显示全省蚊媒密度较高,全省发生登革热疫情传播扩散的风险进一步增加。广州、佛山等珠三角地区为当前登革热发生传播的高风险地区,与广佛相邻的地市及既往疫情较多的粤东、粤西地区发生本地疫情的风险进一步升高。因此,惠州不可掉以轻心!医院感染科主任刘良安介绍,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疾病,通过蚊虫叮咬在人群中传播。人与人之间不会直接经过呼吸道、消化道或接触等传播。刘良安说,登革热是当今人类流行最广的虫媒病毒病之一,登革病毒的主要媒介是伊蚊(花斑蚊)。全世界每年大约有5千万到1亿登革热病例发生,这其中有50万例进展成更为严重的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登革热广泛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的多个国家和地区(东南亚、西太平洋地区、美洲、地中海东部和非洲等),其中以南美洲、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的国家如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泰国、越南、缅甸、印度、不丹、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孟加拉等较为严重。目前,输入性病例是我国登革热发生的主要原因。我国大陆近些年来不少地区都发现了来自国外流行区的输入性病例,个别地方还引发了当地病例的发生,甚至造成局部暴发。登革热在我国多发生于6-11月份。登革热的临床表现刘良安主任介绍说,登革热潜伏期为3-14天,通常为4-7天,体温可达39℃以上。即病人一般在蚊虫叮咬后4~7天内发病。登革热的典型临床表现包括突发高热、三痛(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和骨骼痛)、皮疹、“三红征”(面、颈、胸部潮红)、束臂试验阳性(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可出现出血倾向)。少数患者会进展为登革出血热(DHF)或登革休克综合征(DSS)。患者感染一种血清型康复后,产生的免疫对同一血清型型病毒免疫力可持续1~4年,对其他三种血清型病毒感染无交叉免疫力,因此可以发生二次感染。如何预判是否感染登革热刘良安提醒市民,如果您具备以下3个条件:
1、发病前14天内到过有登革热流行的国家或地区;
2、发病前14天内有可疑蚊虫叮咬史,出现突发高热,肌肉关节痛,皮疹等临床表现;
3、出现上述登革热样症状;
就必须立即考虑采取以下3项措施:
1、立即与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医疗机构取得联系;
2、进行有关登革热的实验室检查以便尽快确诊;
3、避免病人和密切接触者被蚊虫叮咬以防止进一步传播。登革热的预防和治疗刘良安主任说,目前还没有治疗登革热及登革出血热的特效药物,主要是对症和支持治疗,患者一般都会痊愈。目前尚未研制出有效预防登革热的疫苗。因此,预防登革热尤为重要。如何预防?刘主任建议:1.到登革热流行区旅游,应穿着长袖衣服及长裤,并在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蚊虫驱避药物;2.房间应装置蚊帐或防蚊网;3.使用家用杀虫剂杀灭成蚊,并遵照包装指示使用适当的分量;4.避免在“花斑蚊”出没频繁时段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5.及时清理家中花盆、水缸、废弃罐子的积水,别让它们长蚊虫;6.尽量避免用清水养植植物7.发生登革热暴发流行的地区的居民应主动配合城管、爱卫部门入户调查蚊媒密度8.如果在登革热流行季节或者去登革热高发国家旅游回来出现发热伴骨痛/皮疹应尽快就医,并主动告知医生旅游史以助诊断。医院医院感染内科是惠州市重点专科,广东省卫生厅指定的“非典、禽流感、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的救治单位”。中山大学、广东医学院科研、教学培训基地。感染内科开设病床34张。承担了惠州市及周边地区病毒、细菌、真菌、支原体、螺旋体等致病微生物引起的各种感染性疾病的救治任务。该科重视病原学检测工作,已开展院内感染及结核菌耐药监测,在重型麻疹、重型破伤风、结核性脑膜炎、隐球菌脑膜炎、难治性和耐药性结核病、艾滋病相关机会性感染疾病的救治方面居惠州领先水平。应用超选择支气管动脉药物联合栓塞术治疗肺结核大咯血疗效显著,达到省内先进水平。在不明原因发热性疾病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科室
白癜风中药治疗北京白癜风专科哪里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