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岁女孩从“上感”到病危之谜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是急诊科比较常见的疾病,
某些感染类型像化脑、病脑,
起病迅速,病情变化快,
在一定情况下也属于急危重症范畴。
当患者出现发热、头痛、意识改变时,
我们不难想到该疾病,
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腰椎穿刺。
这次的故事
发生在一个初夏带着些寒意的凌晨。
01病例回顾
急诊间接到了一辆外院救护车转运来的23岁的小姑娘,人在救护车的担架上,明显烦躁、哭闹,强迫仰卧位。与家属迅速沟通了病情,患者是医科大学肿瘤专业的在读研究生,主要问题是:“头痛、视物重影伴进行性加重4个月”。
之后家属递给我们一张外院的出院小结,腰穿的结果如下:压力,高于检测上限,脑脊液蛋白是mg/l,也是明显升高。总细胞数、脑脊液糖的水平大致还算正常。
简单查体:患者无发热,生命体征尚稳定,神志还算清楚,但是极度烦躁,查体不能配合,强迫仰卧位。颈强直,脑膜刺激征和病理征都是阳性的。双侧瞳孔还不等大,左瞳对光迟钝,左眼外展受限。
这样的症状、体征,这样的脑脊液表现,我们感觉:死亡似乎就站在这位妙龄少女的面前。
这张照片是经过诊疗后的照片,患者又重新绽放出了灿烂的笑容。那么,这样一位妙龄少女,来院前4个月间到底经历了什么,让她变的这么痛苦。我们又为她做了什么,让她重获新生的呢?
患者来院前就诊过程详见下图:
病史特点:
青年女性,发热、头痛起病,伴有视神经损害、精神、意识改变。
亚急性/慢性病程。
有可疑开放性肺结核接触史。
腰穿结果:压力及蛋白明显升高。
疑问:
如果是结核性脑膜炎,有哪些不符之处?
鉴别诊断:
1??隐球菌性脑膜炎。
2??部分治疗性化脑。
3??自身免疫性脑炎等免疫相关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4??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02迫在眉睫
住院检查:
住院后我们给她做了头颅和全脊髓节段MRI增强。红箭头所指为异常的地方,头颅MRI增强中双侧额部及左枕部脑膜强化。
颈髓MRI看到延髓、颈髓脊膜强化,局部还有一个类似结节状的地方,腰椎的地方看到了腰髓脊膜和脊髓圆锥异常强化,而且是呈弥漫性表现。与放射科核片,考虑感染性病变可能大。
治疗方案:
治疗上我们按照播散性脑脊髓膜炎的治疗方案,给的是HRZE加利奈唑胺,甘露醇联合甘油果糖加强脱水降颅压,地塞米松抗炎以及丙球冲击治疗。希望能快速压制患者病情进展。用上药之后,患者神志确实有好转,我们觉得挺欣慰。
为了检测效果,3天后马上复查了腰穿,结果令人非常失望:压力和蛋白都大于检测上限。我们将脑脊液再次行免疫指数、寡克隆分析和自免脑抗体检查。
又过了3天,再次复查腰穿,结果还是一样。这次我们将脑脊液送血液病实验室涂片并做流式找白血病细胞。
为了抑制炎症反应,我们在之前的抗痨方案的基础上,加用了地塞米松2.5mg鞘注隔天一次的方案。
1这是脑脊液蛋白定量和寡克隆分析的结果,提示:血脑屏障严重破坏。脑脊液蛋白以白蛋白为主,高到公式都已经无法计算的程度,而球蛋白没有同步升高。另外,没有看到寡克隆条带。如此,常规的感染性疾病和自身免疫相关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像系统性硬化等,要放在其次。
2这里展示了脑脊液的一些特殊检查,包括二代测序、自免脑、
脑脊液涂片、脑脊液流式找白血病细胞。结果均为阴性。
(左右滑动图片)03箭在弦上
到5月11日,情况又有变化:患者癫痫大发作了两次,紧急予保护性气管插管,地西泮、丙戊酸钠镇静抗癫痫。
在客观指标上,目前患者治疗无效。病人命悬一线!
左右滑动浏览图片
终于,柳暗花明又一村:患者的病理结果出来了:细胞异型明显,考虑弥漫性中线胶质瘤,伴H3K27M突变,WHO四级。
H3K27M突变型弥漫性中线胶质瘤,在PUBMED上搜索,这似乎是一个比较新的名词。
从一五年开始才逐渐有报道。到目前为止,相关的文献粗略统计也就62篇。
在详细研读了报道的文献后,才知道,该类肿瘤以前是归类于星形胶质细胞瘤这一大类中的。
目前,肿瘤疾病命名系统正转向基于表型和基因型来进行分类。
所以到了版WHO分类标准中将该类肿瘤单独做为一个新的类型进行描述。
H3K27M突变在胶质瘤领域是较为前沿的研究热点。
左右滑动浏览图片
该类肿瘤特点:
1??发病率?
2??好发于儿童/青少年,也见于成人,偶见于老年,男性多见,发病年龄2-65岁,中位年龄14岁。
3??脑干、丘脑和脊髓为其常见发生部位,其他罕见部位依次为第三脑室、下丘脑、松果体和小脑等中线结构。
4??约40%的患者可伴软脑膜播散及周围脑组织浸润。
5??临床表现:脑神经损害(复视和面部不对称)、锥体束征(腱反射亢进、病理征阳性、肌力下降)、小脑症状(共济失调、辨距障碍)、丘脑症状(颅高压、偏瘫、视物模糊)。
6??诊断难与感染性疾病(结核)鉴别,主要依赖病理后的免疫组化,或PCR(H3K27M基因突变是诊断的必要条件)。
治疗进展:
1??该肿瘤在治疗方面尚无指南。
2??局限性肿瘤:常采用综合治疗方案(手术和放化疗为主)。
3??弥漫性浸润性生长的肿瘤,通常不建议手术切除,而单以放化疗为主。
4??目前正在研究以组蛋白修饰酶类为靶点的靶向治疗药物(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组蛋白脱甲基酶抑制剂、PRC2甲基化转移酶活性增加剂)。
04病例小结
简单小结:
中枢感染,常见的像化脑、病脑、结脑、隐脑,在病原学上不同,鉴别各自病原体也有相对应的检验方法,其起病原因、临床表现、疾病过程、脑脊液表现各有自身特点。
但当表现不典型、经过部分抗感染治疗后好转不明显的,在相互鉴别时可能有一定的困难。
在诊治中枢感染的同时,应在思路上应扩大疾病范畴,包括其他炎症性疾病,像自免脑、系统性硬化等,以及神经系统肿瘤。
无论是感染还是非感染性疾病,典型的相对容易诊治。但当遇到不典型病例,诊断不清、疗效不显著,应及时跳出原有思维定式,从大格局入手,逐一排查,进一步寻找线索,做出判断。
值得注意的是,当青年患者,怀疑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颅高压明显,且腰穿出现细胞数不高而蛋白明显升高的“蛋白-细胞分离”现象时,血脑屏障严重破坏,脑脊液却以白蛋白为主,应及时考虑肿瘤性疾病,以免延误诊治。
05主任点评
病例原作者:马森林
病例编写:香香周大亮
图文编辑:雪糕
内容审核:陈明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