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呼吸科住院部里,患者超员。走医院呼吸科,走廊里一张床铺连着一张床铺,病人、家属、治疗仪器和来回穿梭的医护人员,让原本逼窄的楼道更加拥挤,挤过长长的楼道,在走廊拐角的尽头,找到了呼吸科主任韩红梅的办公室。
“没办法,每到冬天,呼吸科就床位更紧张了。”见到韩红梅,这是她说的第一句话。
在两个多小时的访谈时间里,我们的谈话不时被前来咨询病情的病人打断,每一位病人进来,她一边细心的查看检查结果,一边耐心的解释病情,叮嘱用药说明,最后还要贴心的说一番安慰宽心的话语,碰到听力不好的病人,她得把嘴凑到患者的耳旁,慢慢地说给病人听。
三十三年无悔从医路
访医院呼吸科主任、副主任医师韩红梅,有几组数字深刻的印在了笔者的数据库里,今年55岁,从医33年的她,工作日的中午永远留守在科室里。自从使用了手机,20年来从没换过号码,从没有关过机。20多年来,工作日的午饭都是在办公室里吃的。
在旁人看来,这只是一组简单的数据,但对韩红梅这位白衣天使来说,就是对医疗事业的无悔奉献,对广大患者执着的责任,对家人的无数次愧疚。
年,韩红梅从兰州大学医学院毕业参加工作,医院工作的那天起,因为忙,医院附近的小餐馆里简单吃过午饭,就赶到办公室利用中午短暂的时间分析一下病人的病情,整理完善病人的病历,不知不觉间她便养成了在中午时间处理一些工作的习惯,这个习惯,一坚持就是33年。虽然只是短短的两个小时,但日积月累却是一笔巨大的时间财富。
医院没有食堂,为了节约时间,自从有了手机,她干脆和附近一家餐馆建立了不成文的友好关系,每天中午想吃什么饭,发一个短信给老板,医院,这一送就送了20多年。近两年,在同院工作的女儿也加入了用餐的队伍。在她办公室里,中午下班来和妈妈一起吃午饭的女儿说,还是餐馆的饭好吃,妈妈做饭是什么时候的事儿,她已经不记得了。
20多年,她从没换过手机号,怕病人找不到自己。无论白天和黑夜,每天保持电话畅通,从不关机,随时随地与病人和家属进行医疗、保健、康复和心理的交流,解答病人及家属提出的问题,千方百计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哪怕是三更半夜,只要电话声响,不医院,第一时间接通,了解情况分析病情,医院抢救病人,去行动不便的患者家中出诊,从不推辞,无怨无悔。
病患与职责永远是第一位
韩红梅总是把一名医生的职责放在第一位,忽视了对孩子的陪伴和呵护,忽视了爱人的感受和心情,更是放弃了厮守在年迈的父母身边的时间。
年SARS病毒爆发,当时在干部病房工作的韩红梅,因为在校期间学的是呼吸科专业,被抽调到了兰州市卫生局紧急组建的专家组。当时很多被抽调的医生都有怨言,但韩红梅没有丝毫怨气,每天早晨出门前,她都叮咛爱人,如果晚上睡觉前自己还不能回来,那就说明自己已经被感染隔离了,请她务必操心好家人照顾好自己。她和一起抽调的医生们,穿着厚厚的防疫服,奔波在疫情第一线。当时疫情弥漫,人心惶惶,在疫情现场,忙碌起来经常是一天只吃一顿饭,有时候连续几个小时喝不上一口水,嘴唇都干得裂了口。这一忙就是两个多月。她先后在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突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中,以兰州市紧急救治小组专家身份,医院进行现场救治指导。由于成绩突出,年被省卫生厅评为“万名医生支援农村卫生工程优秀医疗队员”。
从参加工作开始,在心内科工作了十年后,她创建了干部病房。年,医院组建呼吸科,韩红梅又放弃相对轻松的干部病房工作,加入到了呼吸科组建的行列。十多年的时间,呼吸科从无到有,成立了支气管镜室、肺功能室、多导睡眠监测室。韩红梅也从一名医生逐步成长为呼吸科主任。
“每个人的成就都离不开爱人的包容,离不开全家人的支持。”韩红梅对爱人对婆婆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同是医学院毕业的爱人,多年来抽时间无怨无悔的洗衣做饭照顾孩子,婆婆退休后,主动担起了照顾孩子的责任。虽然忙,但一家人相亲相爱。年3月,她们家被兰州市文明委评为“第二届兰州市文明家庭”。
情牵困难群体
年5月,韩红梅自愿报名去甘南合作下乡支农,医院医疗组组长。在甘南州看到藏族同胞,面对恶劣的生活环境依然乐观生活,她不断说服自己和队员,克服了严重的高原反应、生活不便、语言交流障碍和恶劣气候等等困难,积极进行调查摸底,完善并实施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全年共查房余次,对住院病人耐心讲解COPD稳定期呼吸锻炼、家庭氧疗和自我监测知识,血压控制的最佳标准、意义及用药原则,肺结核及肺外结核病人的规律、全程服药、定期复查,指导哮喘病人正确、规律地使用吸入装置,配合香港逸辉教育基金会和省残联发起的“蓝天行动”。自制展板,进行糖尿病、高血压、慢性肾脏疾病及病毒性肝炎的免费义诊、卫生宣教和免费测量血压活动。医院全院开办了《COPD诊断治疗新进展》、《心电图机使用操作方法》、《哮喘全球控制倡议(GINA)》等10余次学术讲座。还自费刻制了《实用内科学(第12版)》光盘赠送给基层卫生院的医生督促他们学习。
甘南支农结束后,医院的同行一直保持联系。多年来把随时掌握的新知识、新技术通过发达的通讯设备传授给他们,医院医生做新手术遇到难题的时候,通过视频一步一步,手把手现场指导他们完成手术,做好人体仪器设备的安装,不断提高落后地区医生的医疗水平。
支农期间,有一位十三四岁的藏族小女孩得了结核性脑膜炎,引起全身结核病,医院的时候,孩子已经骨瘦如柴奄奄一息,失去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她眼睁睁的看着孩子咽下了最后一口气。说起小女孩,这位经历过无数死亡的医生,眼里流下了对生命无奈的泪。从那时候开始,她坚定了每年抽时间下乡义务支农的脚步。多年以来,她坚持不断到七里河魏岭乡、榆中县清水驿乡、永登县柳树乡、皋兰县黑石川乡及南河滩社区、耿家庄小学等地,为广大群众咨询义诊、为贫困群众捐款捐物、送医送药,为基层医护人员宣传带教。去年开始,医院医联体工作,在加班加点完成繁忙的科室临床工作之外,每周去城关区盐场路草场街社区卫生中心、指导社区医生诊治疾病,开办《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版)》培训班,在社区卫生中心义诊,对患有慢性疾病的居民登门入户指导治疗,医院危重病人抢救工作。今年,在“一人一策”健康帮扶工作中,她又在榆中县甘草乡走村串乡、上门入户,掌握农户慢性疾病和重大疾病的基本情况,带领团队制定帮扶措施,亲自指导病人康复训练、合理用药,给他们讲解保健知识。
刻苦学习是医生的终身事业
翻看她的朋友圈,最多的信息就是在农村、社区开展义诊活动和周末学习。“如果想更多的救治病人,就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医学水平,随着科技越来越发达,学习是医生终生的必修课,周内要接诊,只有周末学习了。”为了不断提升业务水平,韩红梅大半的周末时间是在学习中。用她女儿星星的话说,学霸妈妈眼里有的只有她的病人和业务学习。
她刻苦钻研医术,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擅长内科呼吸系统疾病和老年心脑血管常见疾病的诊治、肿瘤的化疗、危重症急救及机械通气技术、支气管镜诊断和介入治疗技术、睡眠呼吸疾病诊断和治疗、戒烟干预技术。利用自己的知识,手把手带教出了一批技术过硬、作风扎实的一线医护人员。
她还在省市各级医学会、医师学会担任着职务,现任甘肃省老年医学学会第一届呼吸专业委员会副主委、甘肃省医师协会整合医学医师分会胸部疾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甘肃省医师协会哮喘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中华医学会甘肃省呼吸专业委员会委员、第一、二届甘肃省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委员、兰州医学会呼吸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年她被甘肃省精神文明办、甘肃省卫生厅评为“全省医德医风先进个人”。年12月被甘肃省卫健委评为“医者楷模”先进个人。
民建会务的热心人
今年9月,在参加甘肃省卫生厅在美国明医院管理高级研修班上,有同学问她,作为民主党派你用什么方式爱国的?韩红梅坚定的说,作为民建会员,做好本职工作,救治更多的病人,热心社会服务,积极参政议政,通过提科学合理的建议,让我国的各项社会事务越来越完美,越来越科学,越来越深得民心就是用实际行动爱国。
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自年入会以来,她利用业余时间走乡入户,了解社情民意,寻找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意见建议。在任兰州市政协第十三届委员期间,先后提出《关于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的建议》《关于加强慢阻肺病人治疗,提高住院统筹医疗支付费用的建议》等5个提案,得到了市政协市政府的认可并组织实施。年担任民建兰州市妇女委员会主任以来,积极参加市妇联、医院、市疾控中心及社会团体组织的控烟、义诊、职业病、结核病、卫生宣教等各种公益活动。她多次在“西部商报健康热线专栏”、省市电视台对甲型H1N1流感、季节性流感、COPD、支气管哮喘的防治与广大听众进行交流。因为关心民生,热心公益,于年被民建兰州市委会授予“优秀会员”称号。年、年、被中国民主建国会甘肃省委员会分别评为“全省优秀女会员”和“优秀会员”称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