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健康指导结核性脑膜炎疾病指导

文章来源:结核性脑膜炎   发布时间:2020-9-15 21:30:03   点击数:
 治疗白癜风的著名专家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422056.html
住院疾病健康医院护理部

守护健康,与你同行

结核性脑膜炎(TBM):是由结核分支杆菌引起的脑膜和脊膜的非化脓性炎症疾病。在肺外结核中大约有5%-15%的患者累及神经系统,其中又以结核性脑膜炎最为常见。一主要病因

结核杆菌经血播散后在软脑膜下种植,形成结核结节,结节破溃后经大量结核杆菌进入蛛网膜下腔引起TBM。

二常见临床表现及并发症多起因隐匿,慢性病程,也可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也可缺乏结核接触史,症状往往轻重不一,其自然病程发展一般表现为:1、结核中毒症状:低热、纳差、盗汗、消瘦等。2、脑膜刺激征和颅内压增高(1)早期颅内压增高:由于脑膜、脉络丛和室管膜炎性反应,脑脊液生成增多,蛛网膜颗粒吸收下降,形成交通性脑积水所致。多为轻中度增高。性格改变。(2)晚期颅内压增高:由于蛛网膜、脉络丛黏连,呈完全或不完全性梗阻性脑积水,颅内压多明显增高,表现为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3、脑实质改变:精神萎靡、淡漠或妄想、部分性、全身性癫痫发作或癫痫持续状态,昏睡、或意识模糊;肢体瘫痪如因结核性动脉炎所致,可呈卒中样发病,出现偏袒、交叉瘫等。4、脑神经损害:颅底炎性渗出物的刺激、黏连、压迫、可至脑神经损害,以动眼、外展、面、视神经最易受累。5、老年人TBM的特点:头痛、呕吐较轻,颅内压增高症状不明显,约半数患者脑脊液改变不典型,但在动脉硬化基础上发生结核性动脉内膜炎而引起脑梗塞较多。并发症:脑积水(最常见),脑梗塞,脑结核瘤、低钠血症。三治疗方法1、药物治疗治疗原则:早期、联合、规范、全程。(1)一线抗结核治疗: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或乙胺丁醇、链霉素。(2)二线抗结核治疗:利奈唑胺、左氧氟沙星。(3)糖皮质激素:脑水肿引起颅内压增高,伴局灶性神经体征和蛛网膜下腔阻塞的重症患者,可减轻中毒性症状、炎性反应及减轻脑水肿。成人常选用泼尼松、甲强龙。(4)降颅内压:颅内压升高可用渗透性利尿剂,如20%甘露醇、甘油果糖,同时及时补充丢失的电解质。2、对症处理(1)高热及惊厥:止惊首选安定、苯巴比妥钠、复方氯丙嗪、应用药物退热及物理降温。(2)电解质紊乱:口服补液盐、氯化钾。四健康指导

1、饮食指导:应营养丰富的含高维生素(A、D、C)、高蛋白、低嘌呤食物,包括奶制品、鸡蛋、禽肉、鱼肉、瘦畜肉等,多吃蔬菜、水果、坚果类等食物,以保证维生素、矿物质的摄入。饮食均衡,少食多餐,采用增加餐次的方式增加能量摄入食物多样化。因抗痨药会导致尿酸高,所以少食用嘌呤高的饮食:如豆制品、海鲜类、蘑菇、动物肝脏。

2、日常生活指导:注意身心休息,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适当的较柔和运动,如散步,快走等,不建议剧烈运动。避免情绪激动,避免用力排便等容易增加腹压及颅内压的活动,如有便秘应及时应用通便药物。3、用药指导(1)抗痨药: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或乙胺丁醇、链霉素,不良反应:肝肾损伤、乏力、纳差、恶心、呕吐、上腹不适、甚至尿色加深,黄疸,利福平除上述症状外,还会引起尿液、汗液、泪液变红。利奈唑胺、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腹泻,恶心,呕吐,真菌感染,局部静脉炎,皮疹,肝损害。

(2)糖皮质激素类:甲强龙,泼尼松,不良反应:会导致真菌感染,血糖升高,血压升高,钙流失。

(3)渗透性利尿剂:20%甘露醇、甘油果糖,不良反应:水和电解质紊乱、血栓性静脉炎、头晕、视力模糊、口渴、肾损伤,以及寒战、发热、皮疹等过敏反应,外渗可致组织水肿、皮肤坏死。

4、心理方面:要有长期治疗的思想准备,坚持全场、合理用药。定期门诊复查。

医院是由清华大学与北京市共建共管医院

医保号:

-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mwplm.com/nmywh/97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