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临床检验资格考试模拟试题初级

文章来源:结核性脑膜炎   发布时间:2017-9-6 10:14:37   点击数:
 

年临床检验资格考试模拟试题(初级士)(含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关于痢疾杆菌,下列错误的是

A、只有O抗原,无鞭毛抗原

B、只有内毒素致病

C、可引起细菌性痢疾

D、G-短小杆菌

E、无荚膜、芽胞和鞭毛,有菌毛

B

2、脑膜炎球菌的生物学特性不包括

A、G-肾形双球菌

B、氧化酶试验阴性

C、能产生自溶酶

D、专性需氧,初次分离需要供给5%~10%CO2

E、对寒冷、干燥极敏感

B

脑膜炎球菌的氧化酶试验阳性。

3、关于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特性,下列错误的是

A、为G+球随;呈链状排列

B、在血琼脂平板上呈草绿色溶血环

C、菌落较小、灰白色

D、又称β溶血性链球菌

E、在各型链球菌中,致病性最强

B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在血琼脂平板上呈无色透明溶血环。

4、关于金黄色葡萄球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G-球菌

B、不耐高盐

C、液体培养基呈透明生长状态

D、不易产生耐药性

E、引起的化脓性病变较局限

E

金黄色葡萄球菌为G+球菌;耐高盐;液体培养基生长呈均匀混浊状;易产生耐药性引起局部化脓性炎症。

5、链球菌属与葡萄球菌属的初步鉴别试验是

A、DNA试验

B、触酶试验

C、氧化酶试验

D、葡萄糖发酵试验

E、蔗糖氧化试验

B

葡萄球菌属触酶试验阳性;链球菌属触酶试验阴性。

6、失去荚膜的肺炎球菌恢复荚膜的方法是

A、在巧克力培养基上连续传代

B、在鸡蛋斜面培养基上连续传代

C、在血清肉汤中连续传代

D、小白鼠腹腔接种

E、在血琼脂培养基上连续传代

D

肺炎球菌不论在何种人工合成培养基中,多次传代后都会失去英膜,只有在体内培养才能恢复英膜。

7、因子血清是指

A、仅含有一种细菌的相应抗体

B、仅含有一型细菌的相应抗体

C、除去非特异性抗体仅余特异性抗体

D、除去特异性抗体仅余非特异性抗体

E、仅含有一属细菌的相应抗体

A

将一种含有多种抗原成分的细菌免疫动物制备抗血清,用具有交叉抗原的其他细菌吸收除去共同抗体,而仅留下一种或几种特异性的抗体,此种血清称为因子血清。

8、下列不属于血清学试验的有

A、血浆凝固酶试验

B、荚膜肿胀试验

C、抗链“O”试验

D、锡克试验

E、冷凝集试验

A

血浆凝固酶试验是利用细菌产生凝固酶可使血浆凝固的特点,并非抗原抗体反应,由于玻片法操作很类似于凝集试验而混淆。锡克试验用于调查人群对白喉的免疫状态,通过皮内试验用白喉毒素测定机体内有无白喉抗毒素,也属于血清学试验。

9、属于细菌生化反应的是

A、CAMP试验

B、结核菌素试验

C、抗“O”试验

D、肥达反应

E、外斐反应

答案:A

A

CAMP试验检测B群链球菌产生的CAMP因子,该因子可促进葡萄球菌的β-溶血素溶解红细胞的活性。在链球菌中,只有B群链球菌CAMP试验阳性,故可作为特异性鉴定。B为皮试;C.、D、E为血清学试验。

10、平板分区划线的目的是

A、使细菌获得充分的营养

B、减少细菌问的相互抑制作用

C、获得足够的单个菌落

D、加快细菌的生长速度

E、利于细菌的大量生长

C

A、B、D、E都是平板分区划线的“结果”,而不是平板分区划线的“目的”,平板分区划线的目的就是获得足够的单个菌落。

11、穿刺接种法不可用于

A、观察细菌的某些生化反应

B、保存菌种

C、观察动力

D、厌氧培养

E、增菌培养

E

穿刺接种法常用于观察动力、保存菌种。利用高层固体琼脂穿刺可进行厌氧菌培养。增菌多用液体培养基。

12、细菌初次分离培养时,不需要二氧化碳的是

A、化脓性链球菌

B、牛布鲁菌

C、流感嗜血杆菌

D、脑膜炎奈瑟菌

E、淋病奈瑟菌

A

13、判断灭菌的效果是

A、芽胞是否被杀死

B、繁殖体是否被杀死

C、DNA核酸是否断裂

D、是否有荚膜

E、动力是否消失

A

芽胞抵抗力强,判断灭菌的效果是芽胞是否被杀死。

14、关于免疫缺陷病实验室检测不属于细胞免疫检测的是

A、迟发性皮肤过敏反应

B、T细胞绝对值检测

C、T细胞亚群检测

D、抗体功能检测

E、淋巴细胞增殖反应试验

D

抗体功能检测属于体液免疫检测。

15、关于血清总lgE测定不正确的是

A、放免法敏感性高,有放射性

B、酶免法操作方便,敏感性高

C、间接血凝法简便易行,敏感性高

D、化学发光法敏感性、特异性均较好

E、临床上常采用的是酶免法

C

间接血凝法简便易行,敏感性相比其他方法较低。

16、关于化学发光酶免疫测定不正确的是

A、是将发光系统与免疫反应相结合的技术

B、化学发光剂作为酶反应底物

C、以过氧化物酶为标记酶

D、以邻苯二胺为底物

E、加入发光剂提高敏感度和稳定性

D

化学发光酶免疫测定中,以过氧化物酶为标记酶时,其底物为鲁米诺。

17、关于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不正确的是

A、是将发光系统与免疫反应相结合的技术

B、具有免疫反应的特异性

C、具有发光反应的高敏感性

D、化学发光是指伴随化学反应过程所产生的光的发射现象

E、发光可分为光照发光、生物发光、化学发光、电化学发光四种类型。

E

发光类型分三种即光照发光、生物发光、化学发光。

18、关于透射比浊不正确的是

A、溶液中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对透过的光线有反射和吸收作用

B、光线通过抗原抗体复合物溶液时可发生透射光减少

C、吸光度用来表示光线吸收的多少

D、免疫复合物的量与光线吸收成正比

E、免疫复合物的量与光线吸收成反比

E

免疫复合物的量与光线吸收即光度成正比。

19、关于散射免疫比浊分析下列不正确的是

A、光沿水平轴照射

B、光线偏转的角度与发射光的波长密切相关

C、光线偏转的角度与抗原抗体复合物颗粒大小和多少密切相关

D、散射光的强度与复合物的含量成正比

E、散射光的强度与加入抗原或抗体的时间无关

E

散射光的强度与加入抗原或抗体的对间等密切相关。

20、不能应用于检测B淋巴细胞亚群的方法是

A、免疫荧光法

B、桥联酶免疫法

C、花环试验

D、密度梯度离心法

E、流式细胞术

D

本题考察的是B细胞亚群检测力法,密度梯度法只能用于分离单个核细胞。

21、CH50试验检测补体总活性与下列因素无关的是

A、缓冲液的pH

B、离子强度

C、绵羊RBC数量

D、反应温度

E、钠、钾浓度

E

钠、钾浓度列实验检测无影响,而钙、镁浓度影响检测结果。

22、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检测方法除外

A、细胞增殖法

B、靶细胞杀伤法

C、细胞因子诱导产物分析法

D、细胞病变抑制法

E、利用单克隆抗体技术检测

E

A~D为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检测方法,而E为免疫学检测方法。

23、用E花环沉降法可将下列哪两种细胞分离

A、单核与淋巴细胞

B、浆细胞与粒细胞

C、B与T淋巴细胞

D、淋巴与粒细胞

E、淋巴和吞噬细胞

C

T细胞表面有绵羊红细胞受体,利用此特性将B与T淋巴细胞分离。

24、免疫细胞检测技术中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指的是

A、有核细胞

B、淋巴细胞

C、单核细胞

D、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E、幼稚细胞

D

免疫细胞分离及检测技术中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主要指的是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25、荧光抗体的鉴定指标包括

A、荧光强度

B、效价及荧光素与蛋白质的结合比率

C、荧光抗体强度

D、荧光抗体浓度

E、标记抗体的吸收峰

B

荧光抗体在使用前应加以鉴定。鉴定指标包括效价及荧光素与蛋白质的结合比率。

26、关于放射免疫分析技术错误的是

A、以放射性核素作为标记物

B、是一种定量检测技术

C、主要用于抗原检测

D、形成的免疫复合物中的放射强度与待测抗原含量成正比

E、定量分析时需同时作标准管

D

RIA免疫复合物的放射强度代表标记抗原与抗体结合的量,与待测抗原含量成反比。

27、免疫电泳技术的实质是

A、在直流电场作用下的凝胶扩散试验

B、蛋白质电泳

C、抗原抗体沉淀反应

D、在电场作用下抗原与抗体所带电荷相反,沉淀速度加快

E、加速度的凝胶内抗原抗体凝集反应

A

免疫电泳技术的实质是抗原和抗体在直流电场作用下的凝胶扩数试验,或者是加速度的凝胶内抗原抗体沉淀反应。

28、关于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原理正确的是

A、利用了入射光经过复合物后被吸收的原理

B、光线的吸收量与被测物的含量成正比

C、入射光经过颗粒性的复合物后发生反射

D、入射光经过颗粒性的复合物后发生散射

E、散射光强与复合物的含量成反比

D

免疫速率散射比浊利用的是入射光经过颗粒性复合物时发生散射,散射光强与复合物的含量成正比。

29、双扩散试验中,如果抗体的量较大,反应沉淀线

A、靠近抗原孔

B、靠近抗体孔

C、在两孔之间

D、不出现

E、呈多条沉淀线

A

双扩散试验中抗原与抗体均呈同心圆扩散,在二者比例合适处形成沉淀线,如果抗体量大,则沉淀线靠近抗原孔。

30、Coombs试验不能用于诊断

A、新生儿溶血症

B、缺铁性贫血

C、自身免疫性溶血症

D、检测母体Rh(D)抗体

E、药物诱导溶血

B

Coombs试验主要用于检测针对红细胞的不完全抗体,这种抗体与红细胞结合后可引起溶血,选项B与此无关,故为最佳答案。

31、传统的胶乳凝集试验所用的载体为

A、聚苯乙烯胶乳

B、明胶颗粒

C、活性炭

D、胶乳颗粒

E、醛化红细胞

A

本题备选答案均为间接凝集试验常用的载体,但传统的胶乳凝集试验所用的载体颗粒为聚苯乙烯胶乳。

32、属于可溶性抗原的是

A、IgA

B、菌毛

C、鞭毛

D、荚膜

E、SRBC

A

可溶性抗原是指呈溶解状态下的抗厚,本题只有IgA是溶解状态的物质,同时它也是大分子蛋白,可以作为抗原物质。

33、诊断急性胰腺炎最需检查的生化指标是

A、血淀粉酶

B、尿淀粉酶

C、血、尿淀粉酶

D、血钾、肌酐

E、转氨酶

A

血淀粉酶和尿淀粉酶都是胰腺疾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由于尿淀粉酶水平波动较大,升高较血淀粉酶出现晚,所以用血清淀粉酶检测为好。

34、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指标是

A、尿微量清蛋白

B、血尿素

C、血肌酐

D、血尿酸

E、尿蛋白定性试验

A

在肾脏损伤的早期尿蛋白定性试验虽然为阴性,但是尿中清蛋白浓度已经增加。其他备选项都出现在肾脏损伤的较晚期。

35、协助判断肝实质损害严重程度的指标是

A、ALT

B、AST

C、c-AST

D、m-AST

E、ALP

D

存在于线粒体的AST为m-AST,当肝实质损坏严重时线粒体可被破坏,释放出血AST。故m-AST可协助判断肝实质损害的严重程度。

36、具有细胞毒性的胆红素是

A、未结合胆红素

B、结合胆红素

C、蛋白非结合型胆红素

D、γ组分胆红素

E、β组分胆红索

C

血中未和清蛋白结合也未和葡萄糖醛酸结合的游离胆红素,称为蛋白非结合型胆红素。这种胆红素是脂溶性的,可以自由通过细胞膜.从而对细胞产生毒性作用。

37、BNP检测标本采集后

A、立即冰浴送检

B、常温待榆

C、37℃保温待检

D、-20℃可保存半年

E、-70℃可长久保存

A

由于BNP在体外25℃保存一小时便会降解10%~20%,稳定性差,故BNP标本应采集后立即冰浴送捡。

38、用于鉴别骨骼肌损伤和心肌损伤的指标是

A、CK-MB

B、CK

C、CK-MB/CK

D、LD

E、ACP

C

CK-MB并非心肌完全特异,在骨髂肌中也少量存在。急性骨骼肌损伤时可出现CK-MB一过性增高,但CK-MB/CK常小于6%,借此可与心肌损伤鉴别。

39、关于CK-MB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诊断AMI的性能优于AST

B、是溶栓治疗中判断有无再灌注的较敏感而准确的标准

C、溶血标本干扰检测结果

D、可用于判断AMl再梗死

E、不能用于AMl的早期诊断

B

Mb是溶栓治疗中判断有无再灌注的较敏感而准确的标准。

40、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患者显著升高的血清酶是

A、LDH

B、ALP

C、CK

D、ACP

E、AST

C

因为CK在骨骼肌细胞中含量较丰富,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患者血清CK酶显著升高。

41、血清铁增高见于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缺铁性贫血

C、恶性肿瘤

D、急性感染

E、慢性感染

A

血清铁增高见于红细胞大量破坏的溶血性贫血、红细胞再生成熟障碍而导致的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其他各选项常导致血清铁降低。

42、血清钙升高见于

A、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B、维生素D缺乏

C、甲状旁腺功能低下

D、尿毒症

E、严重肝病

A

甲状旁腺素有升高血钙的作用其他备选答案都导致血钙降低。

43、血清铁减低见于

A、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B、缺铁性贫血

C、溶血性贫血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铅中毒

B

铁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铁的缺乏使血红蛋白合成障碍引起缺铁性贫血。

44、细胞内的体液称为

A、细胞间液

B、细胞内液

C、细胞外液

D、血浆

E、组织间液

B

人体的体液以细胞膜为界,可分为两大部分。在细胞内的体液叫细胞内液。在细胞外的体液叫细胞外液。血管内的液体叫血浆。在血管外面并直接浸浴着细胞的体液叫细胞间液或组织液。

45、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尿AMY约于急性胰腺炎发病后12~24小时开始升高

B、急性胰腺炎后期测定血AMY比测定尿AMY更有价值

C、血清淀粉酶主要来自胰腺和唾液腺

D、胰淀粉酶出胰腺-活性状态排入消化道

E、胰淀粉酶属于а-淀粉酶

B

急性胰腺炎发病后8~12小时血清AMY开始增高,12~24小时达高峰,2~5天下降至正常。而尿淀粉酶约于发病后12~24小时开始升高。急性胰腺炎发病后血清淀粉酶3~4天恢复正常,尿淀粉酶下降比血清淀粉酶慢,因此在急性胰腺炎后期测定尿AMY更有价值

46、下列关于血清CK及其同工酶的描述错误的是

A、总活性的测定比同工酶的检测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B、血清CK-MB是目前公认的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最有价值的生化指标

C、目前心肌梗死诊断多采用CK-MB质量

D、血清中CK-MB含量极少

E、CK分子是由两个亚单位组成的二聚体

A

同工酶由于组织来源不同,组织特异性更强,因此同工酶的检测比测定总活性具有曼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47、在炎症、创伤、心肌梗死、感染等情况下浓度降低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是

A、白蛋白、前白蛋白、铜蓝蛋白

B、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

C、铜蓝蛋白、转铁蛋白、白蛋白

D、结合珠蛋白、白蛋白、C反应蛋向

E、C-反应蛋白、α1-抗胰蛋白酶、C-反应蛋白

B

在炎症、创伤、心肌梗死、感染等情况下浓度降低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是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其他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则升高。

48、关于血浆胆固醇的描述错误的是

A、是类同醇的一种

B、是指血浆中游离胆固醇

C、是所有细胞膜和亚细胞器膜上的重要组成成分

D、是胆汁酸的唯一前体

E、是所有类固醇激素的前体

B

血浆胆固醇包括胆固醇酯和游离胆固醇两种。

49、目前公认的血糖检测参考方法为

A、己糖激酶法

B、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耦联法

C、葡萄糖氧化酶氧速率法

D、氧化还原法

E、邻甲苯胺法

A

50、关于尿糖测定不正确的是

A、评价尿糖时一定要考虑肾糖阈的因索

B、主要用于筛查疾病和疗效观察

C、可作为诊断指标

D、尿糖阳性可见于一次性食糖过多

E、低营养状态者做糖耐量实验时可出现糖尿

C

51、糖尿病急性代谢并发症不包括

A、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B、高血糖高渗性糖尿病昏迷

C、乳酸酸中毒

D、低血糖昏迷

E、肝性脑病

E

糖尿病急性代谢并发症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性糖尿病昏迷和乳酸酸中毒。低血糖昏迷实际也是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之一,许多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原因多与用药不当有差。肝性脑病发生在严重肝病时。

52、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转归不包括

A、病情稳定

B、急性白血病

C、死于并发症

D、慢性白血病

E、骨髓纤维化

E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转归为长期生存、变为白血病、死于感染等并发症,骨髓纤维化不是其转归。

53、关于Auer小体,错误的是

A、M1中原始细胞可见

B、M2a中原始细胞可见

C、ALL上中原始细胞可见

D、M3中原始细胞可见

E、M4中原始细胞可见

C

Auer小体一般出现髓系,在淋系中不出现。

54、鉴别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要点是

A、前者多有高热.贫血和出血,而后者淋巴结肿大

B、前者骨髓增生极度活跃,而后者明显活跃

C、前者原始细胞POX染色通常阳性,而后者阴性

D、前者血小板一般减少,而后者不减少

E、巨核细胞受抑程度

C

POX染色原始粒细胞阳性,原始淋巴细胞阴性,对于鉴别原始粒细胞和原始淋巴细胞是非常重要的染色方法。

55、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3型最典型的细胞形态学特征是

A、细胞大小不等

B、核仁可见

C、染色质疏松

D、胞质有空泡呈蜂窝状

E、跑浆量少

D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3的最主要特点是胞质有空泡.呈蜂窝状,其他特点在其他类型淋巴细胞白血病中也可见到。

56、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相对增多的细胞是

A、粒细胞

B、单核细胞

C、淋巴细胞

D、嗜酸性粒细胞

E、嗜碱性粒细胞

C

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造血功能低下,造血细胞减少。而淋巴细胞等非造血细胞比例增加。

57、骨髓活检对下列贫血诊断有重要价值的是

A、缺铁性贫血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溶血性贫血

D、感染性贫廊

E、巨幼细胞性贫血

B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造血功能低下,骨髓活检能够更清晰地反映这一状况,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58、列疾病中造血红髓被脂肪替代的是

A、巨幼红细胞贫血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溶血性贫血

D、感染性贫血

E、缺铁性贫血

B

本题备选答案中均为贫血,选项A、E由造血原料缺乏导致,选项C为红细胞破坏过多所致,选项D为继发性贫血。只有再生障碍性贫血为造血功能障碍性贫血,正常造血组织被脂肪组织所代替。

59、维生素B12缺乏症的血象呈

A、小细胞低色素性

B、小细胞高色素性

C、单纯小细胞性

D、大细胞正色素性

E、正常细胞性

D

维生素B12缺乏导致DNA合成障碍,使得胞核发育停滞。而胞质继续发育,出现“核幼浆老”的巨幼红细胞,在血象表现为大红细胞。

60、在血象中出现巨形杆状核粒细胞的疾病是

A、缺铁性贫血

B、巨幼细胞性贫血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感染性贫血

E、溶血性贫血

B

巨幼细胞性贫血由于缺乏叶酸或维生素B12导致的DNA合成障碍可波及粒系,血象中可出现巨大的杆状核粒细胞。

61、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见于

A、缺铁期

B、血色病

C、缺铁性贫血

D、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E、再生障碍性贫血

C

选项B、D、E的转铁蛋白饱和度是增高的,选项A易造成干扰,但虽然缺铁期的贮存铁和血清铁蛋白下降,而其转铁蛋白饱和度还未改变,只有缺铁性贫血此指标降低。

62、符合缺铁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结果的选项是

A、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降低

B、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正常

C、血清铁正常,总铁结合力降低

D、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增高

E、血清铁增高,总铁结合力降低

D

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增高是诊断缺铁性贫血的重要指标。

63、G-6-PD缺乏症患者的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性

A、正常

B、减低

C、增高

D、正常或减低

E、正常或增高

B

G-6-PD缺乏症患者为酶缺乏性溶血性贫血。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或活性降低。

64、酸化血清溶血试验阳性见于

A、缺铁性贫血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血红蛋白病

D、白血病

E、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E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患者体内存在对补体敏感的红细胞,在酸性的正常血清中孵育,补体被激活,PNH红细胞破坏而产生溶血。

65、溶血性贫血的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一般为

A、极度活跃

B、明显活跃

C、活跃

D、减低

E、极度低下

B

溶血性贫血的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一般为明显活跃。

66、幼红细胞浆内的蓝色铁颗粒在6个以上,且环绕核分布,则称为

A、细胞外铁

B、铁粒幼红细胞

C、铁粒红细胞

D、环铁幼红细胞

E、含铁血黄素细胞

D

67、成熟中性粒细胞过氧化物酶活性减低的疾病是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化脓性感染

C、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D、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E、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D

本题备选答案中除D选项外,其余选项均为成熟中性粒细胞过氧化酶活性增高的疾病。

68、正常情况下,过氧化物酶染色(POX)呈弱阳性的细胞是

A、单核细胞

B、淋巴细胞

C、幼红细胞

D、嗜酸性粒细胞

E、巨核细胞

A

本题备选答案中,嗜酸性粒细胞POX染色呈强阳性,淋巴细胞、幼红细胞、巨核细胞均呈阴性,只有单核细胞呈弱阳性。

69、正常骨髓象的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为

A、极度活跃

B、明显活跃

C、活跃

D、低下

E、极度低下

C

正常骨髓象基本条件之一就是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

70、巨幼红细胞主要见于

A、血友病

B、缺铁性贫血

C、巨幼细胞性贫血

D、血红蛋白病

E、再生障碍性贫血

C

巨幼红细胞一般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红白血病和急性造血功能停滞等,除C外的其他选项的红细胞偏小或没有明显变化。

71、用于预防结核病的卡介苗是经反复传代培养而获得的毒力减弱而抗原性保留的变异株,其变异是

A、形态和结构变异

B、S-R变异

C、耐药性变异

D、毒力变异

E、生长能力变异

D

72、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

A、血磷降低,血钙升高

B、血磷正常,血钙升高

C、血磷正常,血钙降低

D、血磷升高,血钙降低

E、血磷降低,血钙降低

D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因为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排磷量减少,血磷上升,血钙降低。

73、判断男性生殖力的主要指标不包括

A、精液量

B、精子活动力

C、精子活动率

D、异型精子数

E、精子总数

A

74、符合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细胞化学染色结果是

A、醋酸萘酚酯酶染色法

B、POX阳性

C、ACP染色阳性

D、NAP染色活性减低

E、PAS染色阴性

C

ALL酸性磷酸酶染色(ACP)T细胞阳性,B细胞阴性。

75、免疫沉淀反应

A、常用于颗粒性抗原的检测

B、抗原抗体的结合瞬间肉眼可见

C、用于可溶性抗原的检测

D、不能用于定量检测

E、可不考虑抗原抗体的比例

C

免疫沉淀反应主要用于抗原或者抗体的定性检测。其原理是指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在有电解质存在的情况下,按适当比例所形成的可见沉淀物现象。

76、嗜铬细胞瘤最好发的部位是

A、肾小管

B、肾上腺皮质

C、肾上腺髓质

D、甲状腺

E、甲状旁腺

C

77、肾小球滤过膜对血浆蛋白能否通过具有一定选择性称为

A、尿渗量

B、选择性蛋白尿

C、自由水清除率

D、肾小球滤过率

E、内生肌酐清除率

B

78、CK活性下降的疾病是

A、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B、重症肌无力

C、心脏手术后

D、长期卧床

E、剧烈运动

D

79、引起婴幼儿佝偻病的常见原因是

A、缺乏维生素D

B、长期吸收不良

C、甲状旁腺功能低下

D、慢性肾病

E、碱中毒

A

80、糖化血清蛋白的临床意义包括

A、反映测定前8周左右患者血糖的总体变化

B、反映2~3周前的血糖控制水平

C、一种葡萄糖负荷试验

D、了解患者的肾糖阈

E、β羟丁酸测定

B

81、关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血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贫血一般为正细胞正色素性,但严重者,其MCV可能增高

B、血细胞计数一般高于正常

C、血小板计数一般正常

D、外周血分类以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增生为主

E、白细胞可减少或正常

C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血象血小板计数一般减少。

82、符合缺铁性贫血的实验检查结果是

A、总铁结合力降低

B、骨髓内铁消失

C、转铁蛋白饱和度上升

D、骨髓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以红系增生为主,粒系、巨核系无明显异常

E、形态学呈小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D

骨髓象: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以红系增生为主,粒系、巨核系无明显异常;红系中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其体积小、核染色质致密、胞浆少、边缘不整齐,有血红蛋白形成不良表现(“核老浆幼”)。

83、脑脊液黄色见于

A、流行性脑膜炎

B、化脓性脑膜炎

C、蛛网膜下腔出血

D、结核性脑膜炎

E、病毒性脑膜炎

C

正常脑脊液无色透明,新生儿脑脊液(因含有胆红素)、陈旧出血或蛋白含量过高时,脑脊液可呈黄色。

84、不属于阴道清洁度的判断指标的是

A、阴道杆菌

B、上皮细胞

C、白细胞

D、红细胞

E、杂菌

D

阴道清洁度的判定标准注释如下:Ⅰ度镜下以阴道杆菌为主,并可见大量上皮细胞;Ⅱ度有部分阴道杆菌,上皮细胞亦可见,也有部分脓细胞和杂菌;Ⅲ度只见少量阴道杆菌和上皮细胞,但有大量脓细胞和其他杂菌;Ⅳ度镜下无阴道杆菌,几乎全是脓细胞和大量杂菌。

85、RDW增加,MCV降低的是

A、化疗后

B、骨髓性贫血

C、酶缺陷

D、缺铁性贫血

E、地中海贫血

D

缺铁性贫血RDW增加,MCV降低,地中海贫血RDW正常,MCV降低。

86、急性病毒性肝炎最灵敏的指标是

A、ALT

B、AST

C、AST/ALT

D、c-AST

E、m-AST

A

87、手工法计数网织红细胞时应注意

A、最好采用玻片法染色

B、必须使用新亚甲蓝染色

C、涂片厚而均匀

D、最好用瑞氏染色复染

E、计数个红细胞中网织红细胞个数,换算成百分比.

E

手工法:煌焦油蓝活细胞染色法:煌焦油蓝酒精液2滴于玻片,干燥后加抗凝全血2滴,混合后覆另一玻片,8-10分钟后启开玻片,将染好的血涂片,待干后油镜下计数个红细胞中网织红细胞个数,换算成百分比。

88、改良Neubauer计数室的结构特点,错误的叙述是

A、每个计数室的长宽均为3mm

B、每个大方格的长宽均为1mm

C、每个计数室被划分成9个大方格

D、通常四角的四个大方格为计数红细胞用

E、每个计数室的中央大方格又用双线分为25个中方格

D

改良牛鲍型计数盘具有两个同样结构的计数室。加血盖片后其高度为0.1mm。计数室长宽均为3mm,平分为9个大方格,每个大方格(又平分为16个中方格)长宽均为1mm,故加盖充液后每大方格容积为0.1mmg。为便于计数,中央大方格又用双线分为25个中方格,每个中方格又再分为16个小方格。通常四角的四个大方格为计数白细胞用;中央大方格内取五个中方格(四角四个及正中一个)为计数红细胞和血小板用。

89、下列关于核右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外周血液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增多

B、造血功能增强的表现

C、与造血物质、DNA合成障碍和骨髓造血功能增强有关

D、炎症的恢复期,一过性的核右移属病理现象

E、5叶核以上的中性粒细胞<3%

A

正常人血中的中性粒细胞以3叶核为主,若5叶核者超过3%时,或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大部分为4-5叶或者更多,称为核右移。此时常伴有细胞总数减少,与造血物质缺乏或骨髓造血功能减退有关。常见于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恶性贫血等,在炎症的恢复期可有一过性右移。若在疾病进行期突然出现右移变化,则多预后不良。

二、以下试题均有一个共同题干,每条题干下有若干子题,并且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某患者有过不洁性交史,1个月后外生殖器出现丘疹状硬结,检查发现其硬结呈圆形,基底清晰,边缘隆起,质硬,有无痛性溃疡。初步怀疑为梅毒螺旋体感染。

90、如果是梅毒螺旋体感染,则该患者的临床症状应属于

A、一期梅毒

B、二期梅毒

C、潜伏性梅毒

D、心血管梅毒

E、神经梅毒

A

91、最适宜做直接显微镜检查的标本是

A、下疳分泌物

B、皮疹渗出液

C、淋巴结穿刺液

D、血清

E、血浆

A

92、在暗视野显微镜下观察,不是梅毒螺旋体的运动方式的是

A、移行

B、滚动

C、屈伸

D、穿梭

E、旋转

D

93、做血培养的采血时机是

A、发热初期或高峰期

B、使用抗生素后

C、发热结束后

D、发热前3小时

E、发热前2小时

A

三、以下提供若干组考题,每组考题共同使用在考题前列出的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与问题关系密切的答案。

A.SS琼脂

B.营养肉汤

C.伊红亚甲蓝琼脂

D.巧克力琼脂平板

E.疱肉培养基

94、属于基础培养基的是

B

95、属于鉴别培养基的是

C

96、属于特殊培养基的是

E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表皮葡萄球菌

C.腐生葡萄球菌

D.肺炎链球菌

E.脑膜奈瑟菌

97、凝固酶和凝聚因子试验均阳性的是

A

98、触酶阳性,对新生霉素耐药的是

C

A.蛋白区带电泳

B.免疫比浊分析

C.对流免疫电泳

D.免疫固定电泳

E.尿本周蛋白电泳

99、血清中M蛋白的筛选方法

A

、检测M蛋白的类型采用

D

自:中华检验医学网(







































什么药治白癜风
白癜风治得好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mwplm.com/nmywh/6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