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性脑膜炎临床识别及相关疫苗接种事宜

文章来源:结核性脑膜炎   发布时间:2020-10-12 8:50:36   点击数:
 中科白癜风恢复美丽黄皮肤 http://m.39.net/pf/a_6410197.html

化脓性脑膜炎——是各种化脓性细菌引起的脑膜炎症,部分患者病变累及脑

实质。

临床上以急性发热,惊厥,意识障碍,颅内压增高,和脑膜炎刺激征集脑脊液

脓性改变为特征。

流行病学

多发生在5岁以内,尤其是婴幼儿。-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我国4省近万人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

人群总体发病率为(1.84~2.93)/

5岁以下儿童发病率为(6.95~22.30)/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调查数据亦显示:

2月龄为80.69/

2~23月龄为6.91/

2~10岁为0.56/

11~17岁为0.43/

病因

化脑高危因素:

1.免疫缺陷或免疫功能抑制

2.外伤性或先天性解剖结构缺陷(如皮毛窦、脑脊液耳漏或鼻漏等)

3.营养不良

4.未接种相关疫苗

5.近期有呼吸道或邻近器官(耳道和鼻窦)的感染、脑膜炎高发地区旅行史、与细菌性脑膜炎密切接触者。

感染途径

1、血行播散:上呼吸道、皮肤,胃肠道粘膜,脐部等;

2、邻近组织器官感染:中耳炎、乳突炎;

3、与颅腔存在直接通道:颅骨骨折、神外手术、皮肤窦道或脑脊膜膨出;

脑脊膜膨出

小儿化脓性脑膜炎主要致病菌

致病菌

年龄

大肠埃希菌

GBS

肺炎链球菌

流感嗜血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铜绿假单胞菌

表皮葡萄菌

脑膜炎奈瑟菌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1-3月

+++

+++

++

+

+++

+++

3月-3岁

+++

+++

+++

++

++

3岁-6岁

+++

+++

++

++

++

++

++

>6岁

++

++

++

++

++

++

免疫功能低下

+++

+++

++

++

++

++

这么多细菌您家孩子吃的消么?

有效接种疫苗可以预防以上少数细菌发生肺炎,脑脑膜炎,败血症的风险!

所以疫苗接种很重要:

免费疫苗:

自费疫苗

化脓性脑膜炎临床表现

典型表现

幼婴(<3个月)

急性感染中毒与脑功能障碍症状

急性发热、烦躁不安,进行性加重的意识障碍、精神萎靡,嗜睡,昏迷,反复惊厥。可能淤点,瘀斑,休克。

体温正常或降低;

微小惊厥

急性颅压增高表现

头痛、呕吐、脑疝

吐奶,尖叫、前囟饱满紧张、头围大,骨缝分离

脑膜刺激征

颈项强直

Kernig

Brudzinski征

不明显

实验室检查

1、脑脊液;

2、其他:①血培养;

②皮肤瘀点、瘀斑涂片;

③外周血象:白细胞总数大多明显增高,中性粒为主,但在严重

感染或不规则治疗时,可能白细胞会减少;

④血清降钙素原(PCT);

⑤神经影像学:头颅MRI或CT。

几种主要颅内疾病的脑脊液改变

与其他脑膜炎鉴别

●病毒性脑膜、脑炎:感染中毒症状不突出、CSF改变;●结核性脑膜炎:亚急性起病及缓慢进展、CSF、脑外结核灶、PPD。

并发症及后遗症

(一)硬膜下积液:

正常婴儿2毫升。若一侧积液2毫升或蛋白定量0.4g/l,可诊断硬膜下积液。重症者积脓,涂片及培养得致病菌。

发生率:30-60%,主要发生于婴儿。

硬膜下积液的诊断:

(1)典型病史:经合理规则治疗,病情不能按预期好转,或一般情况好

转后再次发烧、呕吐等;

(2)颅骨透照试验,CT;

(3)诊断性穿刺。

颅骨透照试验

颅骨透照试验:新生儿、小儿颅骨骨板较薄,囟门未闭,当其硬膜下有较大量液体时,可透过一部分光线,并向周围衍射。

颅骨透照试验正常值:

1.未成熟儿3cm;

2.新生儿2cm;

3.2个月-12个月婴儿1.5cm;

4.13个月-18个月小儿0.5cm。

颅骨透照试验

检查过程:

–1.患儿剃发,洗净头皮,于暗室内检查。

–2.嘱患儿安静,取平卧位。用普通大号手电筒作光源,取厚约1cm-1.5cm深色海绵剪制成圆圈,宽约1cm,外圈径略大于手电筒前端。

–3.将海绵圈贴于患儿头皮上,手电筒发光端压紧海绵,开启电筒开关,对额、枕、颞区等不同部位进行投照

–4.投照时观察手电筒外围光圈大小,有无缺损。

硬膜下积液CT

(二)脑室膜炎

●易发生于幼婴及新生儿、尤其治疗延误者。

●脑室膜炎的诊断:

①经有效治疗CSF改善,但脑症状继续加重;

②B超/影像学侧脑室扩大;

③侧脑室穿刺。

(三)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综合征

病因:

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炎症累及下丘脑和神经垂体;

惊厥:1.脑水肿加重

2.低钠血症

(四)脑积水:进行性头围增大、颅压增高及神经功能障碍。

梗阻性脑积水

定义:是指先天或后天性因素造成的脑脊液循环通路在第四脑室以上受阻,使脑脊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的通路发生障碍所引起的病理现象。

特征:脑脊液过多的积聚,导致脑室扩大,颅内压增高,可伴随继发性的脑实质萎缩。

临床表现:头大,落日征,呕吐、视力障碍、吸吮和进食困难,眼内斜、喉鸣音、头下垂、四肢无力或痉挛性瘫痪、智力发育障碍,甚至惊厥或昏睡。

落日征

特征:眼球下旋,在眼睑下方,巩膜露出,形似落日。

交通性脑积水

定义:是指由于第四脑室出口以后的正常脑脊液吸收障碍所致的脑积水。

病因: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膜炎、颅脑损伤以及静脉栓塞。亦可见于脑膜癌病、脑脊液吸收功能障碍等。

临床表现:颅内高压征象,可出现头痛、呕吐、复视和视神经乳头水肿。

(五)各种神经功能障碍:失听、失明、瘫痪、癫痫、MR等。

朝阳儿医

转载请注明:http://www.mwplm.com/bzzs/98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