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属于慢性风湿性心脏病病变的是
A、心肌间质小瘢痕形成
B、心包纤维素渗出
C、主动脉瓣增厚、缩短、变形
D、McCallum斑形成
E、二尖瓣增厚、缩短、变形
参考答案:B1、风湿性心内膜炎病变主要侵犯心瓣膜,其中二尖瓣最常受累,其次为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同时受累…病变后期,由于病变反复发作,引起纤维组织增生,导致瓣膜增厚、变硬、卷曲、短缩…由于病变所致瓣膜口狭窄或关闭不全,受血流反流冲击较重,引起内膜灶状增厚,称为McCallum斑。2、风湿性心肌炎病变主要累及心肌间质结缔组织,常表现为灶状间质性心肌炎,间质水肿,在间质血管附近可见Aschff小体和少量的淋巴细胞浸润。病变反复发作,Aschff小体机化形成小瘢痕…3、风湿性心外膜炎病变主要累及心外膜脏层,呈浆液性或纤维素性炎症。当大量浆液渗出为主时,形成心外膜腔积液。当渗出以纤维素为主时,覆盖于心外膜表面的纤维素可因心脏的不停搏动和牵拉而形成绒毛状,称为绒毛心。
2、疾病监测的目的不包括
A、验证病因假设
B、预测疾病流行
C、评级预防效果
D、描述疾病分布
E、监测疾病爆发
参考答案:A疾病监测是最早产生和发展的公共卫生监测,相应的监测系统也较为成熟。这里包含传染病监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监测、职业病监测、伤害监测、死因监测、孕产妇死亡监测、出生缺陷监测等等。验证病因假设多采用分析性研究方法或用实验性研究方法。
3、CD4+T细胞发挥抗病毒作用的主要机制不包括
A、辅助抗体产生
B、杀伤被感染细胞
C、产生免疫记忆
D、辅助CD8+T细胞
E、分泌细胞因子
参考答案:B杀伤被感染细胞主要见于CD8+T细胞应答。抗病毒适应性免疫:1、病毒特异性CD4?T细胞应答完整的病毒颗粒或其组分可通过胞吞和吞噬作用被DC等吞噬细胞摄取、加工,并提呈抗原;另一方面,DC的多种TLR可识别病毒的核酸序列或蛋白抗原使DC更易于通过外源途径提呈病毒抗原肽与MHCII类分子复合物,激活CD4?T细胞。这对于抵抗病毒十分重要,因为这些细胞可为初始CD8?T细胞的活化提供IL-2,还可以为B细胞提供CD40L介导的共刺激信号和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产生抗体。(CD8+T细胞杀伤细胞,毕竟你爸能打你,你不能打你爸。)
4、队列研究的观察终点是
A、观察对象出现了预期的结果
B、观察对象因非研究因素退出研究
C、整个研究工作结束
D、观察对象死于车祸等意外
E、随访者与观察对象失去了联系
参考答案:A研究是有目的的,目的达到研究就结束了。观察终点:研究对象出现了预期的结局就达到了观察终点,之后将不再对其继续随访。未达到观察终点而脱离随访的情况称为失访。(观察就有目的,有目的就应该有预期的结果。)
5、关于酶活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关键酶的活性不易被调节
B、25℃时TaqDNA聚合酶活性最高
C、酶活性检测可用于疾病的诊断
D、多数酶最适pH在8、0
E、缺少氯离子时唾液淀粉酶失去活性
参考答案:C细胞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而调整细胞内代谢时,主要是通过对催化限速反应的调节酶(亦称为关键酶)的活性进行调节而实现的。细胞内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与生物生活环境温度相关,TaqDNA聚合酶来源于能在70~75°C环境中生长的栖热水生菌,该酶最适温度为72°C。虽然不同酶的最适pH各不相同,但除少数(如胃蛋白酶的最适pH约为1、8,肝精氨酸酶的最适pH为9、8)外,动物体内多数酶的最适pH接近中性。Cl?是唾液淀粉酶的非必需激活剂,非必需激活剂可增加酶的活性,但缺乏时该酶仍有活性。
6、蛋白质中对nm紫外光吸收最强的氨基酸残基是
A、谷氨酸
B、赖氨酸
C、丙氨酸
D、组氨酸
E、色氨酸
参考答案:E根据氨基酸的吸收光谱,含有共轭双键的色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的最大吸收峰在nm波长附近。(老本色)
7、提出“大医精成”的我国古代医学家是
A、张仲景
B、陈实功
C、孙思邈
D、扁鹊
E、董奉
参考答案:C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提出了“大医”的标准,强调学医者既要学习医学知识,又要学习“五经”“三史”,具备高尚道德情操,其中的《大医精诚》篇是中国医德史上著名的文献。
8、骨肉瘤最重要的组织学特点是()
A、细胞核多形
B、血管内瘤栓
C、肿瘤性成骨
D、细胞异型性明显
E、核分裂象多见
参考答案:C镜下,肿瘤细胞异型性明显,梭形或多边形,直接形成肿瘤性骨样组织或骨组织,这是诊断骨肉瘤最重要的组织学依据。
9、通过替代途径激活补体的免疫球蛋白是
A、IgM
B、IgD
C、IgG2
D、IgA
E、IgE
参考答案:D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的免疫球蛋白为IgM、IgG;通过旁路途径(替代途径)激活补体的免疫球蛋白为IgG4、IgA1。
10、原发性高血压时细动脉可逆性改变是
A、血管腔狭窄
B、血管壁平滑肌萎缩
C、内膜下蛋白物沉积
D、血管壁纤维化
E、血管痉挛
参考答案:E
11、细菌荚膜的主要功能是
A、传递遗传物质
B、穿透作用
C、抗热作用
D、供给营养
E、抗吞噬作用
参考答案:E荚膜具有保护细菌抵抗宿主吞噬细胞的吞噬和消化的作用,增强细菌的侵袭力,因而荚膜是病原菌的重要毒力因子。
12、胸骨角两侧平对的结构是
A、第3肋
B、第1肋
C、第5肋
D、第4肋
E、第2肋
参考答案:E胸骨角又称Louis角。位于胸骨上切迹下约5cm处,由胸骨柄与胸骨体的连接处向前突起而成。其两侧分别与左右第2肋软骨连接,为计数肋骨和肋间隙顺序的主要标志。
13、与传导下肢本体感觉相关的结构是
A、内侧纵束
B、孤束
C、薄束内侧纵束
D、楔束
E、脊髓丘脑束
参考答案:C躯干四肢本体觉和精细觉上肢楔下肢薄。痛温触(粗)压觉脊髓丘脑束。神经比较难,可以
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