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奶虽好,安全妥否神经型布鲁氏菌病例分享

文章来源:结核性脑膜炎   发布时间:2020-2-22 14:44:00   点击数:
 

作者

黄赛林/检验科王玉周/神经内科

单位

医院

前言

布鲁菌病(brucellosis)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属于乙类传染病,通过体表皮肤、黏膜接触或消化道和呼吸道等途径侵入人体。

人感染布鲁菌后可累及骨关节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多个器官组织及全身感染,由于感染者临床表现不一,临床漏诊、误诊率很高[1]。

报告病例多报道在北方牧区牧民与病畜密切接触感染,对于非牧区地区人而言,感染风险要低得多,但是很多人为了追求“原生态”而饮用未经灭菌的乳制产品甚至生奶,为布鲁氏杆菌感染开创了另外一条快速通道。

下面我们来分享一例神经型布鲁氏菌感染病例。

案例经过

患者,男,13岁1月。因“发热伴抽搐1月余”于9月2日入院。

病例特点

1、少年男性,急性病程。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史。

2、患者自诉1个月前曾被蚊子叮咬,后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9.8°左右,双下肢乏力,纳差,嗜睡,8月6日开始出现四肢抽搐,每天发作约5~6次,持续约1.5小时,后逐渐症状加重,发热,双下肢乏力、疼痛,不能行走,头昏沉,四肢抽搐伴意识不清,牙关紧闭,头向右倾斜,双眼上视,伴面色苍白、出冷汗,无口吐白沫,无大小便失禁,医院住院,头颅MRI平扫增强提示右侧额叶部分脑回异常信号及邻近软脑膜增厚并强化,考虑中枢感染可能,给予丙球、抗感染、营养脑细胞、护肝等治疗后肢体抽搐较前减轻,现仍反复发热,伴眼痛,偶恶心无呕吐,双下肢疼痛。

辅助检查-08-11

头颅MRI平扫增强示:右侧额叶部分脑回异常信号及邻近软脑膜增厚并强化,考虑中枢感染可能,请结合临床及相关检查。(外院)

-08-28

头颅MRI平扫示:原右侧额叶部分脑回异常信号影较前范围略增大,建议MRI增强检查。(外院)

-09-04

常规心电图检查:窦性心动过速,心电轴右偏,临界正常心电图。

腹部彩超(肝胆胰脾+泌尿)常规检查:脾大,肝、胆、胰、双肾、双侧输尿管、膀胱未见明显异常。

心脏彩超检查:心脏未见异常。

DR胸部正位检查:心肺、膈未见异常。

彩色多普勒浅表器官阴囊、双侧睾丸、附睾超声:双侧睾丸、附睾未见明显异常。

-09-06

MR灌注成像(ASL,不含常规平扫),检查意见:ASL检查双侧额顶叶、纵裂池内多发条状高灌注,建议补充平扫+增强扫描。

-09-10

3.0TMR平扫后马上又做增强检查意见:

1.右侧顶叶病灶较前明显缩小;

2.双侧小脑半球多发点状强化影,性质待查;

3.纵裂池、双侧大脑半球脑沟扫兴线样强化影。

实验室检查

超敏C反应蛋白(HsCRP):1.60mg/dL(↑)

降钙素原测定(PCT):0.34ng/m(↑)

脑脊液常规+细胞学检测:透明

WBC计数:21×/L

异常脑脊液细胞学:细胞学呈混合细胞反应型,以淋巴细胞(76%)为主

脑脊液生化:蛋白0.34g/L,氯(CL-).5mmol/L,葡萄糖2.5mmol/L,乳酸1.66mmol/L

结核菌两项(TB涂片+PCR):阴性

T-SPOT:阴性

血、脑脊液自身免疫性脑炎:阴性

血清副瘤综合征:阴性

血、脑脊液病毒抗体:阴性

登革热抗体:阴性

隐球菌二项:阴性

布鲁氏菌抗体检测(虎红平板凝集法,图1):+++,滴度1:++

血培养(需氧):疑似布鲁菌属

图1

微生物检查涂片特点

图2

革兰染色油镜下阴性多形球状杆菌。

培养特点

图3

血琼脂平板上35℃培养18~24h,出现较湿润、灰色、针尖大小菌落,48h后形成圆形、凸起、光滑、较小的灰色菌落。

临床诊治

患者入院后先后给予抗病毒、丙球、头孢他啶抗感染,预防癫痫等治疗。

结合病原学结果及患者有饮食生羊奶的流行病学特点确诊为神经型布鲁菌病,并给予多西环素+利福平+头孢他啶抗布鲁菌治疗,经过用药后发热明显减少,最高低温逐渐下降,病情稳定。

分析体会

在非流行区域,若患者存在不明原因发热和非特异性症状,且有可能的暴露源时(如接触动物组织、摄入未经巴氏消毒的奶或奶酪),则应考虑布鲁菌病的诊断。

在流行区域,只要患者存在不明原因发热和非特异性症状,均应该将布鲁菌病列入鉴别诊断范围。

而布鲁菌累及神经系统感染表现多样,包括脑膜炎、脑膜脑炎、脊髓炎和脊髓病、周围神经炎和多颅神经炎、精神症状以及脑血管受累等。

脑脊液缺乏特异性,脑脊液指标早期蛋白和细胞数轻度升高,以淋巴细胞为主,葡萄糖和氯化物正常,临床上很容易误诊为病毒性脑膜炎。

后期细胞数中度升高,以淋巴细胞为主,葡萄糖和氯化物降低,类似结核性脑膜炎。因此神经型布鲁菌病误诊、漏诊率较高,其实布鲁菌病累及神经系统并不少见,据文献报道发病率为5%~37.5%[2]。

本例患者因为血培养培养出布鲁菌后追问患者有喝生羊奶的流行学史,从而得以明确诊断,否则可能漏诊误诊。

虽然血或脑脊液布鲁菌培养阳性是诊断的金标准,但阳性率很低,国外文献报道血培养的阳性率在30%~40%,脑脊液培养的阳性率仅8%左右。因此临床大部分病例还是通过血清学检测阳性伴异常的中枢神经系统临床表现和脑脊液改变而诊断。

累及神经系统布鲁菌感染如能早期诊断和治疗则预后良好,采用多西环素和利福平基础上联合头孢曲松的三联治疗方案是目前效果最好的选择。

但如果延误诊治则会造成器官功能不可逆损害,则往往遗留永久性的神经损害,应引起我们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建议临床多次多套血培养送检,提高病原菌阳性检出率,并进行布血清学鲁氏菌抗体检测做初筛或确诊诊断[3]。

最后我们实验室人员操作时应该注意职业防护,生物安全不可忽视,应特别注意做好个人防护,防止实验室感染发生[4]。

[1]布鲁菌病诊疗专家共识.中华传染病杂志,.

[2]葛瑛,关鸿志,范思远,  等.神经型布氏菌病20例临床分析[J].中华内科杂志,,56(10):-.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布鲁氏菌病诊断(WS  —).

[4]何海洪,陈艳清,张恒恒,  等.布鲁菌培养阳性一例并致实验室人员感染一例[J].中华传染病杂志,,32(6):.

因实验室安全考虑,未与拍摄,本文图片来源网络。

说明:本文为原创投稿,不代表国际检验医学传媒、检验医学







































初期白癞风可治愈吗
北京专门治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mwplm.com/bzzs/9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