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学》(代码)医学卫生资格考试主治医师中级职称考试大纲、考试动态、历年考点、知识点笔记、经验技巧模拟题库无忧通关辅导课程课件押题密卷历年考点系列:
下期预告:结核病学NO.3历年考点
本期目录
NO.2知识点笔记
肠结核
乳腺结核
脑结核瘤
肺结核的症状诊断
咽部结核(咽结核)
——————
NO.2知识点笔记
肠结核
一、病因
肠结核一般都由人型结核杆菌引起,偶有因饮用带菌牛奶或乳制品罹患牛型结核者,结核杆菌侵犯肠道的主要途径有:
1.胃肠道感染
为肠结核的主要感染方式。
2.血行播散
血行播散也是肠结核的感染途径之一。见于粟粒型结核径血行播散而侵犯肠道。
3.邻近结核病灶播散
肠结核还可由腹腔内结核病灶直接蔓延而引起,如输卵管结核、结核性腹膜炎、肠系膜淋巴结核等。此种感染系通过淋巴管播散
二、临床表现
多数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典型临床表现归纳如下:
1.腹痛
因病变常累及回盲部,故疼痛最常见于右下腹,触诊时可发现局限性压痛点。疼痛亦可位于脐周,疼痛一般较轻,呈隐痛或钝痛,亦有表现为间歇性疼痛,常于进餐时或餐后诱发。增生型肠结核并发肠梗阻时,腹痛主要为绞痛,并有肠梗阻的相应症状。
2.腹泻与便秘
腹泻是溃疡型肠结核的主要症状之一,这是因肠曲炎症和溃疡的刺激,使肠蠕动加速、排空过快以及继发性吸收不良所致。排便一般每日2--4次,多为糊状便,轻者仅含少量粘液,严重者腹泻可每日多达10余次,便中有粘液及脓液,血便较少见。此外还可间有便秘,粪便呈羊粪状,或腹泻--便秘交替出现。
3.腹部肿块
主要见于增生型肠结核,肠壁局部增厚形成肿块。当溃疡型肠结核和周围组织粘连,或并有肠系膜淋巴结核等,均可形成肿块而被扪及。腹块常位于右下腹,中等硬度,可有轻压痛。
4.全身症状
溃疡型肠结核常有结核毒血症,如午后低热、不规则热,弛张热或稽留热,伴有盗汗,可有乏力、消瘦、贫血营养不良性水肿等症状和体征,并可有肠外结核特别是结核性腹膜炎、肺结核等有关表现,增殖型肠结核多无结核中毒症状,病程较长,全身情况较好。
三、诊断
典型病例的诊断一般无困难。但疾病早期,常因症状不明显或缺乏特征性而易漏诊。下列几点可做为诊断本病的依据。
1.临床表现有长期发热、盗汗、腹痛、腹泻(或便秘)的青壮年患者;
2.肺结核或其它肠外结核患者原病灶已好转,但消化道症状和结核毒血症状反见加重者;
3.右下腹肿块伴压痛,或出现原因不明的不完全性肠梗阻表现者;
4.胃肠X线检查回盲部有激惹、钡剂充盈缺损或狭窄征象者;
对于疑有肠结核的患者,在初步排除相关的疾病后,仍难确诊时,可给予抗结核药物,治疗两周,观察疗效,以帮助诊断。
四、检查
1.血象与血沉
白细胞总数一般正常,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常偏低,呈轻、中度贫血,以溃疡型患者为多见。在活动性病变患者中,血沉常增快。
2.粪便检查
粪便浓缩找结核菌,只有痰菌阴性时,才有意义。
3.X线检查
X线钡餐造影或钡剂灌肠检查对肠结核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4.纤维结肠镜检
可直接观察全结肠、盲肠及回盲部的病变,并可行活检或取样作细菌培养。
五、并发症
1.肠梗阻:主要发生在增生性肠结核,见于晚期患者;
2.肠穿孔:主要为亚急性和慢性穿孔,可在腹腔内形成脓肿,破溃后形成肠瘘,肠出血较少见,偶有急性肠穿孔。可因合并结核性腹膜炎而出现其相关并发症。
六、治疗
肠结核的治疗与肺结核一样,均应强调早期、联合、适量及全程用药。
1.休息与营养
合理的休息与营养应作为治疗结核的基础。活动性肠结核应强调卧床休息,减少热量消耗,改善营养,增加机体抗病能力。
2.抗结核药物治疗
抗结核药物选择、用法详见肺结核。一般可分长疗程法与短疗程法:
(1)长疗程法
此系标准疗法,用异菸肼、链霉素两药或加对氨基水扬酸三药联合应用。全程需12--18个月。
(2)短疗程法
疗程缩短至6--9个月其疗效与复发率和长疗程法取得同样满意效果。一般用异菸肼和利福平二种杀菌剂联合,对严重肠结核或伴有严重肠外结核者,宜加链霉素或吡嗪酰胺或乙胺丁醇三药联合。此种短疗程法需注意药物对肝脏的损害。可用利福啶代替利福平,每日mg,毒性似较利福平为低。
3.对症处理和手术治疗
腹痛可用颠茄、阿托品或其它抗胆碱药物。不完全性肠梗阻有时需行胃肠减压,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有贫血及维生素缺乏症表现者,对症用药。
手术治疗主要限于完全性肠梗阻,或部分性肠梗阻经内科治疗未见好转者,急性肠穿孔引起粪瘘经保守治疗未见改善者;大量肠道出血经积极抢救未能止血者。
肠结核常继发于肺结核,故应对原发病诊断,积极治疗,加强公共卫生宣传,教育患者避免吞咽痰液及不随地吐痰,牛奶应充分消毒。
乳腺结核
一、病因
大都是继发于肺或肠系膜淋巴结结核的血源性播散的结果,或是由于邻近的结核病灶(肋骨、胸骨、胸膜或腋淋巴结结核)经淋巴管逆行播散或直接蔓延而引起。
二、临床表现及诊断
1.多发生于20~40岁妇女,病程缓慢;
2.初期局限于乳房一处呈单一或数个结节状肿块,不痛,边界不清可与皮肤粘连,肿块液化形成寒性脓肿,破溃后形成一个或数个窦道或溃疡,分泌物稀薄伴豆渣样物。溃疡皮肤边缘呈潜行性,分泌物涂片染色偶可找到抗酸菌;
3.患侧腋窝淋巴结可肿大;
4.可伴有低热、盗汗、血沉快。
常见于20~40岁的妇女,病程缓慢。初期时乳房内有一个或数个结节,无疼痛或触痛,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常有皮肤粘连,同侧腋淋巴结可以肿大。临床无发热。脓块软化后形成冷脓疡;可向皮肤穿出形成瘘管或窦道,排出有干酪样碎屑的稀薄脓液,少数病人的肿块经纤维化而变成硬块,使乳房外形改变和乳头内陷,与乳腺癌不易鉴别。
三、检查
乳腺检查一般都包括
①X线检查;
②B超;
③乳腺导管造影;
④电脑红外线扫描;
⑤乳腺冷光源透照;
⑥乳房热图检查;
⑦乳腺细胞学检查;
⑧乳腺病理学检查。
四、鉴别
应与乳腺癌相鉴别:
乳癌最早的表现是患乳出现单发的、无痛性并呈进行性生长的小肿块。肿块位于外上象限最多见,其次是乳头、乳晕区和内上象限。因多无自觉症状,肿块常是病人在无意中(如洗澡、更衣)发现的。少数病人可有不同程度的触痛或刺激和乳头溢液。肿块的生长速度较快,侵及周围组织可引起乳房外形的改变,出现一系列体征。如:肿瘤表面皮肤凹陷;邻近乳头的癌肿可将乳头牵向癌肿方向;乳头内陷等。癌肿较大者,可使整个乳房组织收缩,肿块明显凸出。癌肿继续增长,形成所谓“桔皮样”改变。这些都是乳腺癌的重要体征。
乳癌发展至晚期,表面皮肤受侵犯,可出现皮肤硬结,甚者皮肤破溃形成溃疡。癌肿向深层侵犯,可侵入胸筋膜、胸肌,致使肿块固定于胸壁而不易推动。
乳癌的淋巴转移多表现为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初为散在、无痛、质硬,数目较少,可被推动;以后肿大的淋巴结数目增多,互相粘连成团,与皮肤或腋窝深部组织粘连而固定。少数病人可出现对侧腋窝淋巴结转移。
乳癌的远处转移,至肺时,可出现胸痛、气促、胸水等;椎骨转移时,出现患处剧痛甚至截瘫;肝转移时,可出现黄疸、肝肿大等。
五、治疗
1.增加营养、注意休息;
2.全身抗结核治疗;
3.病变局限一处者可做病灶切除;范围大者可做单纯乳房切除,患侧淋巴结肿大者可一并切除。
4.有原发灶患者在手术后仍需继续抗结核治疗。
脑结核瘤
一、病因
脑结核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结核杆菌后形成的一种肉芽肿样病变。常继发于身体其他部位结核。临床上脑结核瘤分二型:1.全身型;2.局限型。
二、临床表现及诊断
1.全身型
(1)咯血、咳嗽、发热、盗汗、消瘦等结核征象;
(2)伴骨与关节结核,胸壁与颈淋巴结核慢性脓瘘等表现或结核性脑膜炎表现;
(3)颅内压增高征象及小脑功能失调症状:病人有头痛,呕吐及视乳头水肿,局限性脑损害症状,眼震、肢体共济失调等表现。
2.局限型
(1)表现有低热、盗汗、消瘦、血沉快等结核征象;
(2)颅内高压症状和局限性脑损害症状,表现头痛、呕吐及视乳头水肿、偏瘫、失语,癫痫发作,小脑损害症状如眼震,肢体共济失调。
三、检查
1.查体有视力和视野改变、眼底水肿或有偏瘫、偏侧感觉障碍、失语和小脑体征;
2.检查身体其他部位有结核,如X线摄片示胸部结核,骨关节结核等;
3.血沉加快;
4.腰椎穿刺,一般可进行,测量压力常有压力增高,检查脑脊液白细胞数和蛋白,糖氯化物定量等,显示蛋白量增多,细胞数增多以单核细胞为主,糖含量减少;
5.颅骨X线摄片,除颅内压增高征象外,偶见结核瘤钙化;
6.头颅CT扫描和磁共振成像,显示病变的大小;
7.如无头部CT或MRI检查,可选择SPECT检查或颅脑超声检查或脑血管造影检查,其中脑血管造影可定位。
四、治疗原则
1.全身型:先行抗结核药治疗;
2.局限型:手术切除颅内病源;
3.术前1--2周和术后用抗结核药治疗3--6个月。
肺结核的症状诊断
任何疾病都强调早期诊断以便得到及时治疗。一般情况下肺结核常会出现一些症状,在了解肺结核的症状之前,先来了解一下肺结核的常见起病方式,大致有以下四种:
1.慢性起病
主要为疲劳乏力、低热、消瘦等症状,容易被人忽视,以为是工作过度劳累等引起。
2.急性起病
有中度发热或高热,咳嗽,咳少量痰,容易当作感冒或流行性感冒,但按感冒治疗两周以上仍未见效。
3.以咯血起病
咯血量不等或痰血,咯血常引起病人注意,作胸透或胸片检查,进一步作痰结核菌检查而发现患肺结核。
4.有病侧胸痛、发热、气急等自觉症状,检查发现胸膜炎,如胸腔积液则胸痛缓解。
常见结核的早期症状有以下几种:
1.疲劳易乏力,以清晨及下午明显,但晚上可兴奋,有时烦躁失眠;
2.体重减轻又找不出别的原因;
3.胃纳减退,食而无味;
4.慢性咳嗽或伴有咳痰,早晨干咳;
5.出现痰中带血或咯血;
6.午后潮热,下午或晚上低热,后半夜退尽,像潮水那样有涨有落;
7.夜间盗汗并伴疲劳感,有时反复出现;
8.胸痛、胸闷,可伴有发热,有可能患胸膜炎;
9.妇女出现月经不调如经量减少、延迟或闭经;男性病人尤其青年人易遗精。
咽部结核(咽结核)
一、病因
结核杆菌为专性需氧菌,对某些理化因子的抵抗力较强。结核杆菌无内毒素,也不产生外毒素和侵袭性酶类,其致病作用主要靠菌体成份,特别是胞壁中所含的大量脂质。脂质含量与结核杆菌的毒力呈平行关系,含量愈高毒力愈强。结核杆菌的致病作用可能是细菌在组织细胞内顽强增殖引起炎症反应,以及诱导机体产生迟发型变态反应性损伤有关。结核杆菌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破损的皮肤粘膜进入机体,侵犯多种组织器官,引起相应器官,引起相应器官的结核病。
咽结核多为肺结核病人痰中结核杆菌接触损伤的咽部粘膜而发病,或由喉结核向上蔓延而来,也可发生于结核杆菌的血行播散。
二、临床表现
鼻咽结核常表现粘膜溃疡或肉芽形成。病人有鼻塞、流涕、听力减退等症状。扁桃体结核,常无明显症状,称为隐性结核,伴有颈部结核性淋巴结炎。咽结核一般分为急性粟粒型和慢性溃疡型两类。
1.急性粟粒型咽结核
常继发于活动性开放性肺结核或粟粒性肺结核。为全身免疫力不良的表现,也是严重肺结核的一种恶性并发症。病人体温高,全身情况极差,咽痛剧烈,吞咽尤甚,常放射至耳部。病初起时,在粘膜下出现多数粟粒状小结节,迅速溃烂形成边缘不整齐的溃疡,上覆灰黄色污秽分泌物。好发于软腭、咽后壁和咽侧壁。也可以发生于扁桃体及其他部位并常向口腔及喉部蔓延。
2.慢性溃疡型咽结核
发展较慢,除吞咽痛外,其他症状不甚明显。好发于咽腭弓及咽后壁,在苍白水肿的粘膜上有局限性浸润病变。继而溃破形成浅表溃疡,溃疡可局限于一处或数处,边缘不整齐,呈鼠咬状,其上覆有灰黄色假膜。若有继发感染,溃疡发生死而深陷,形成潜行性边缘。
三、诊断
活检可确诊。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有关化验检查,可以找出原发病灶。
四、检查
1.活检可确诊;
2.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有关化验检查,可以找出原发病灶。
医考(规培、主治、护士、放射、医师、中医、中西医、公卫、口腔副高等)
最权威的考试题库或课程!!通过率极高!
支持----电脑、平板、手机、网页--随时随地观看!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