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24岁。
主诉:间断头痛。
既往史:-10-23体检发现肺结核,未治疗,12月出现神经症状,精神状态欠佳,出现失语症状,外院就诊,确诊肺结核合并结核性脑膜炎。
MRI表现:
T1WI轴位
T2WI轴位
T1WI增强轴位
T1WI增强矢状位
T1WI增强冠状位
影像所见:鞍内、桥前池、脚间池、四叠体池、双侧大脑中动脉走行区脑膜增厚,见条形及不规则形等T1等T2信号,增强扫描呈明显强化。
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armeningitis,TBM)
(一)概述:
结核性脑膜炎是结核杆菌引起的以脑膜和脊膜为主的非化脓性炎症,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结核病,多见于青少年。结核性脑膜炎常继发于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既往有文献报道,结核性脑膜炎合并肺结核患者达45.0%~96.5%。结核性脑膜炎发病率为结核感染的1%,其病死率却高达30%。
(二)临床及病理:
临床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表现为结核中毒症状、头痛、呕吐、神经功能障碍等。脑脊液检查见蛋白增高、氯化物降低,PPD(+),50%以上PCR(+)。
TBM可分为沿大脑镰、小脑幕曲线样强化的硬脑膜-蛛网膜型及紧贴大脑表面及深入脑沟的细线样强化,有时可勾画出脑沟、脑池形态的软脑膜-蛛网膜型。其病理基础为结核杆菌经血液循环侵入颅内后沉积在软脑膜或室管膜上,导致软脑膜弥漫性充血、水肿及炎性渗出,而这些胶冻样沉积物主要积聚在脑基底池。当炎性渗出物包埋、侵犯脑沟、脑池内血管、神经时,可引起血管炎及神经炎。发生血管炎的血管管腔变窄甚至闭塞,可引起局部脑组织缺血,从而形成脑梗死。早期由于渗出物填塞或脑膜炎粘连,导致脑脊液回收障碍或分泌异常,引起非梗阻性脑积水;晚期炎性肉芽肿等填塞或脑膜粘连中脑导水管或室间孔引起梗阻性脑积水。
(三)影像学表现:
1.好发部位:以脑底部的桥前池、脚间池、环池、鞍上池、外侧裂池为著。
2.CT表现:平扫见脑底部脑池变窄闭塞,内密度增高,晚期可见钙化,增强扫描脑膜增厚明显强化,呈线样、结节状及小环状。
3.MRI表现:平扫见脑底部脑池内病灶呈等T1稍长T2信号,DWI序列示扩散受限呈高信号;早期病变MRI平扫无异常改变,MRI增强扫描可显示病灶;增强扫描同CT。
4.继发性改变:脑血管受累时可引起脑梗死,以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的基底节区、丘脑最为常见;脑积水是本病的重要表现,以侧脑室及第三脑室扩大为主;视交叉受累主要表现在视交叉边缘欠清晰或与病变界限模糊,MRI增强扫描显示强化。
5.合并结核瘤:由多个粟粒性结节不断融合而形成的,可发生于脑实质及脑膜任何部位。国内部分学者将结核瘤分为成熟型与未成熟型;成熟型结核瘤是结核瘤内发生干酪坏死或干酪伴实性中心,依据病变内成分表现为T2WI低信号(病变中心为干酪样物)及T2WI高信号(病变中心为液化坏死物质)等不同信号改变;而未成熟型结核瘤发生于病变早期,是增生性结核结节,病变中心还未形成干酪坏死,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病变周围水肿较重;增强扫描呈环形及结节样强化。
(四)鉴别诊断:
1.隐球菌性脑膜炎:常从基底池开始,MRI特征性表现为多发的囊性病灶,增强扫描常表现为硬脑膜-蛛网膜强化方式;实验室检查可对二者进行鉴别。
2.病毒性脑膜炎:具自限性,强化程度较轻。
3.脑膜转移瘤:有原发肿瘤病史,主要表现为软脑膜-蛛网膜下腔型脑膜强化,可分布于脑膜的任何部位,幕上多于幕下,以额顶颞部多见,肿瘤直接侵犯脑膜常见的MRI征象为脑膜的尾状或结节状强化,弥漫性强化提示肿瘤的广泛转移,临床预后差。
4.脑膜型脑囊虫病:CT表现为外侧裂池、鞍上池内囊性低密度影,增强后囊壁可有强化;晚期见钙化;MRI表现为囊性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影,囊腔内可见头节。
[1]陈雨琪,邹秋婷,尼玛.结核性脑膜炎的MRI表现[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17(01):71-73.
[2]赵露,姜文雯,张馨,刘慧.结核性脑膜炎MRI脑膜病变形态和信号特点及颅内继发性改变特征分析[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7(01):33-37.[1]陈雨琪,邹秋婷,尼玛.结核性脑膜炎的MRI表现[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17(01):71-73.
[3]张晓英,石晓明.结核性脑膜炎的CT和MRI诊断及对比分析的认识[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4(32):+.
[4]李国勤,黄继良,陈炫幸,詹尚欣,刘礼健,白锡光.结核性脑膜炎的多层螺旋CT及MRI影像特点及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15(04):17-20.
李丹/文
平阳影像苑
LFZXYYYXK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