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2月1日是第28个世界艾滋病日,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侵犯人体免疫系统导致免疫功能进行性下降,导致各种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的发生,从而危及患者生命的综合征。
图片来源于网络
昨日,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年北京市艾滋病疫情及特点。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北京现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共人。相关负责人表示,学生人群中感染速度急剧上升,在男性同性恋人群中,大约8%同性恋男性携带艾滋病毒,男男同性性行为人群艾滋病感染比例明显高于异性传播所占比例,这类人群高危行为改变困难,疾病传播因素将持续存在,此外,流动人口所占比例居高不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晚发现比例较高,以及老年人、青年学生感染人数有所上升也让疫情呈现复杂化。
图片来源于网络
那么艾滋病该如何诊断呢?
1.针对HIV感染的诊断,主要依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1)流行病学史
包括不安全性生活史、静脉吸毒史、输入未经HIV病毒检测的血液或血制品史、抗HIV阳性者所生子女或职业暴露史等;
(2)临床表现
HIV感染按照其自然史可以分为急性期、无症状感染期和艾滋病期,不同感染阶段临床表现不同。
急性感染期患者临床表现为非特异,主要为发热、淋巴结肿大、咽炎、皮疹、口腔溃疡、关节痛等,发生在80%~90%的感染者,持续时间约在感染后2~4周,大多可自行消失,若症状严重且持续时间长则考虑与病程进展较快有关。
无症状感染期患者在临床上无任何表现,类似正常免疫人群。
艾滋病期则到了发病期,主要表现为各种机会性感染及艾滋病相关肿瘤的临床表现,如肺孢子菌肺炎,真菌性食道炎,CMV食道炎,CMV视网膜炎,隐球菌脑膜炎,马儿尼菲青霉菌病,肺结核,肺外结核,结核性脑膜炎,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宫颈癌,卡波济氏肉瘤,弓形体脑病等的临床表现。
(3)实验室检查
抗HIV抗体阳性(经确证试验证实)是诊断HIV/AIDS的金标准。而HIV-RNA及P-24抗原的检测有助于缩短窗口期和早期诊断儿童的HIV感染。
图片来源于网络
2.不同时期艾滋病诊断要点
(1)急性期:患者近期内有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HIV抗体由阴性转为阳性即可诊断,或仅实验室检查HIV抗体由阴性转为阳性即可诊断。
(2)无症状感染期:有流行病学史,临床上无任何表现,实验室检查HIV抗体阳性即可诊断,或仅实验室检测HIV抗体阳性即可诊断。
(3)艾滋病期:
抗HIV抗体阳性,且CD4+T淋巴细胞数/μl;或抗HIV抗体阳性,加下述各项中的任何一项:
原因不明的持续不规则发热38°C以上,时间1个月;腹泻(大便次数多于3次/日)1个月;6个月之内体重下降10%以上;反复发作的口腔念珠菌感染;反复发作的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或带状疱疹病毒感染;肺孢子菌肺炎(PCP);反复发生的细菌性肺炎;活动性结核或非结核分枝杆菌病;深部真菌感染;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中青年人出现痴呆;活动性巨细胞病毒感染;弓形虫脑病;青霉菌感染;反复发生的败血症;皮肤粘膜或内脏的卡波西肉瘤、淋巴瘤。
图片来源于网络
艾滋病的治疗
包括两个方面: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的治疗和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1.第一方面
(1)机会性感染的治疗原则
通过各种检查手段寻找致病原,并针对病原进行有效的治疗以及对症支持治疗。
(2)恶性肿瘤的治疗原则
尽快启动抗病毒治疗,同时针对不同类型的肿瘤采取不同的化疗方案,化疗期间予以加强支持治疗。
2.第二方面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三种或三种以上抗病毒药物的组合能够最大程度地抑制并维持病毒达至检测不到的水平,恢复或重建免疫功能,降低艾滋病患者的病死率及发病率,从而延长患者生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病毒的传播,减少免疫重建炎性反应综合征的发生以及非艾滋病相关事件的发生,是目前最行之有效,使患者获得最大利益的治疗方法。
目前国内开始抗病毒治疗时机是CD个/ul,一线抗病毒方案是两种核苷类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联合非核苷类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前进行抗病毒治疗的评估及服药依从性教育,治疗期间进行病毒学、免疫学、临床方面的疗效监测,药物毒副作用的观察及对症处理,治疗失败的判断和及时更换治疗方案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可见,艾滋病并没有以前想象的那么可怕,它是可防可控的疾病,社会公众需要了解,日常生活中的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接触艾滋病人用过的器具、上艾滋病人上过的马桶等不会感染艾滋病。社会公众既不要歧视这些人,但也不要过分关心这部分人群,把他们看作正常人一样对待就好了。
(本文部分内容整理自网络信息)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