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检查四肺和胸膜检体的临床意义

文章来源:结核性脑膜炎   发布时间:2021-7-30 10:32:02   点击数:
 

肺和胸膜检查是疾病诊断的基本方法,可对胸肺疾病作出初步诊断或为诊断提供线索,具有重要的意义。肺和胸膜检查方法包括视、触、叩、听。结合四种检体方法对疾病作出初步诊断。

一、视诊的临床意义

(一)胸廓检查扁平胸常见于瘦弱体型,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桶状胸可见于老年人、小儿、肥胖体型者及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佝偻病胸见于幼年佝偻病患者。胸廓一侧突起见于大量胸腔积液、气胸或肺、胸膜恶性肿瘤。胸廓一侧扁平见于肺不张、胸膜粘连等。

(二)呼吸困难呼气性呼吸困难见于下呼吸道阻塞,如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等。吸气性呼吸困难可见于上呼吸道病变,如喉、气管、大支气管的炎症、水肿、肿瘤或异物等。有时可有“三凹征”的表现。

(三)呼吸频率、节律及深度

呼吸增快见于发热、疼痛、贫血、胸膜炎、心功能不全、间质性肺疾病及ARDS等。呼吸减慢见于颅内压增高、麻醉和镇静药中毒等。Kussmauls呼吸多见于尿毒症或糖尿病引起的酸中毒。表浅而缓慢的呼吸见于休克、昏迷、脑膜炎等。潮式呼吸和间停呼吸多见干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炎、脑膜炎、颅内压增高)以及某些中毒(如巴比妥中毒)等。

二、触诊的临床意义

(一)触觉语颤增强或减弱

1.触觉语颤增强常见于肺组织炎症实变如肺炎、肺梗死等。压迫性肺不张也可出现语颤增强。另外,还可见于靠近胸壁的大空洞形成,如结核性空洞或肺脓肿等。

2.触觉语颤减弱或消失常见干胸膜增厚、胸腔积液或气胸。肺气肿患者语颤常减弱。另外,阻塞性肺不张、胸壁水肿、皮下气肿等也可使语颤减弱。

(二)胸膜摩擦感触及胸膜摩擦感可见于结核性胸膜炎、肺炎、肺梗死、尿毒症等。

三、叩诊的临床意义

(一)叩诊浊音与实音常见于肺组织的炎症、实变和含气量减少时,如肺炎、肺结核、肺梗死、肺不张等。胸膜疾病如胸腔积液、胸膜炎、胸膜增厚等也可出现。还可见于胸壁水肿、胸壁肿瘤等疾病。

格罗考三角(Groccotriangle)又称“劳赫富斯-格罗科三角”、“脊柱旁浊音三角区”、“格罗科征”、“科兰伊征”、“脊柱旁浊音”。在胸腔大量积液时,于健侧背下方叩诊可发现有一沿肺底自脊柱向健侧延展形成的直角三角形浊音区,其底边长可达4~6cm,称为格罗科氏三角。其斜边为胸腔积液浊音界向健侧之延伸线,脊柱为其内界,膈肌为其底边。该三角的发生机制,系后纵隔向健侧移位和充满液体的胸膜窦向健侧移动所致;此外还与胸椎振动受限有关。若胸水量增多而抵脊椎旁时,则叩诊所引起的胸椎振动受限,且因脊肋角的肺脏呈楔形,故呈三角形浊音区。此浊音多见于胸腔积液,尤其大量胸腔积液更为多见。但在下叶大叶性肺炎、肺或纵隔肿瘤也能使胸椎振动受限,故也可产生此浊音区。

加兰德三角

格罗考三角

(二)肺部异常鼓音常见于肺结核空洞、肺脓肿、肿瘤或肺囊肿破溃形成的空洞。也可见于先天性肺大泡等。

(三)叩诊过清音常见于肺气肿。

四、听诊的临床意义

(一)病理性肺泡呼吸音

1.肺泡呼吸音增强见于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2.代偿性呼吸音增强见于胸廓畸形、病侧胸腔积液、胸膜粘连、气胸等。

3.肺泡呼吸音减弱或消失常见于胸腔积液、胸膜粘连、气胸、阻塞性肺不张等。

(二)病理性支气管呼吸音常见于大叶性肺炎、干酪性肺炎、大面积肺梗死、压迫性肺不张、肺脓肿或肺结核形成大空洞。阻塞性肺不张时可听到相对较弱的支气管呼吸音。

(三)啰音的临床意义

1.干啰音干啰音常见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肺炎、肺气肿及心源性哮喘。局限性干啰音可见于支气管内膜结核及早期肺癌。

2.湿啰音大水泡音常见于肺内大空洞、肺水肿等。小水泡音可见于支气管肺炎、早期肺结核、肺瘀血等。中小水泡音可见于支气管炎、肺炎、肺结核、肺瘀血等。

振水音亦称振荡试验。检查时,嘱患者取站立位或坐位,检查者摇晃病人上身或病人自己左右摇摆。医生耳贴于病人背部,用耳直接在胸壁上听诊,如果能听到液体振荡声音,称振水试验阳性。其发生是由于胸腔内存在液体和气体,当摇动病人时,液体在胸腔内发生振荡所致。多见于液气胸。

胸部振荡试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mwplm.com/bzzs/113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