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气温转冷,不少秋冬季节性传染病也进入了高发期。其中最为频发的是幼儿手足口疾病,9-11月为手足口疾病预防宣传期。在这里,我们将与各位家长共同学习。
1.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又叫发疹性口腔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发热和手、足皮肤疱疹、口腔粘膜溃疡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常见传染病之一,多发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致命性并发症。该病为急性传染病,病程短,一般症状较轻,有周期性流行的趋势。
2.临床表现有哪些?
手足口病具有肠道病毒感染的共同特征。从最常见的无症状或仅有轻度不适,至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均可发生。潜伏期一般3~7天,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病人突然起病。约半数病人于发病前1~2天或发病的同时有发热,多在38℃左右。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
疹子具有四不像:不像蚊虫咬、药物疹、口唇牙龈疱疹、水痘。且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征。部分患者初期有轻度上感症状,如咳嗽、流涕、恶心、呕吐等等。由于口腔溃疡疼痛,患儿流涎拒食。口腔粘膜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斑丘疹或疱疹,皮疹不痒,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凸起,内有混浊液体,如黄豆大小不等,一般无疼痛及痒感,愈合后不留痕迹。手、足、口症状在同一患者身上不一定全部出现。水疱和皮疹通常在一周内消退。
3.手足口病如何预防
01.勤洗手
洗手是最好的预防!家长应教育孩子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浸湿双手,搓上洗手液或肥皂后,手心、手背、指缝间、手指、虎口处都不能放过,洗完后,再用干净的纸巾或者专用的毛巾擦干。
02.消毒和通风
肠道病毒最怕紫外线和高温煮沸式消毒,可以用这两种方式给孩子的东西和家居用品消毒。疾病高发期,尽量少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的地方,平时在家也要经常开窗通风,晾晒衣被。
03.按时接种疫苗
71型肠道病毒是引起手足口病的最严重病毒,EV71疫苗能起到很大的防护作用,免疫持久性约为2年。所以,建议6月龄-5岁的孩子尽早接种自费的EV71疫苗。家长们不要以为接种疫苗后就万事大吉了,因为手足口病的病毒多达20多种,例如今年北京市新出现的CV-A6型,这就导致即使接种过疫苗的孩子也会有患上手足口病的可能。所以给孩子接种疫苗后,依然不能掉以轻心,需做好各项防护措施。
04.提高免疫力
让孩子保持他原有的生活规律,活动量跟平常差不多,不要太晚睡,不要过于劳累。孩子免疫力没有发生大的波动,就不容易生病。
手足口病可能通过哪些途径传播?
该病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或患者接触过的毛巾、手帕、口杯、玩具、餐具、奶瓶及床上用品、内衣等,进而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此外,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若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
病程结束后会不会留下疤痕?
一般的手足口病,只需要对症处理,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退烧药等,在家里加强护理,1-2周就会自愈,不会留下后遗症,皮肤上也不会留下疤痕。
孩子身上疱疹没了,可以去上幼儿园?
手足口病在症状消失后仍可具有传染性!建议手足口病幼儿症状消失1周,过了隔离期后再去上学或与小朋友们一起玩耍。有的医院开具的病愈证明才能返园哦。
大人也会被传染上手足口病吗?
会。很多家长都认为手足口只是一种幼儿病,但实际上,成人也有可能被传染!尤其是大人接触患儿的排泄物之后,一定要用肥皂或消毒洗手液洗手,因为大便中病毒的感染性可能持续几周。
幼儿的健康最为重要,
让我们携手家园共育,
共同为儿童的健康而努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
推荐文章